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4版
合阳县临河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
王宝坤 赵国庆
    刘江霞

  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临河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涌现出以刘江霞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较早成立了合阳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开展革命活动,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历史积淀深厚、思想内涵深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全局性和延续性。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层面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不仅在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而且在以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临河村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村落。该村村民、退休职工、共产党员刘现安,从事以刘江霞为主的《红色临河村》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采访当事人的相关工作已近四十年。2018年临河村红色基因传承委员会成立,刘现安任副主任委员兼资料编写组组长,先后向百良镇党委,合阳县组织部、党史办、公安局,韩城市党史办以及陕西省社科院等单位,提供多份书面材料和电子资料。其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多名科研人员赴临河村现场调研考察,并撰写送阅件《关于合阳县临河村红色革命资源开发保护与研究的建议》[1]报送省政府。经有关领导批示,2022年10月,陕西省文化旅游局将临河村“韩城县委成立旧址”“临河村树人小学”“陕西省委陕东工委联络站旧址”三个历史遗存确认为市级保护不动产革命文物。临河村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深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全局性和延续性。本文拟从临河村红色资源实际出发,探析其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以此助推乡村振兴和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革命活动与英雄事迹
  陕西省合阳县古称“有莘国”,位于渭南市东北部的黄河西岸,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因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伊尹故里、诗经合阳”之美誉。而临河村地处县域东北边缘,东临黄河。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土地面积3800余亩,以种植小麦、谷子为主,以棉花为经济作物。上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作物以苹果、花椒为主;实行“一村一品”扶贫政策后,临河村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和小米产业,特别是注册品牌的“王家洼小米”现已成为主导产业。同时,当地天蓝水清、空气清新,享受着黄河的滋养,承载着圣贤大禹精神的熏陶,人杰地灵,才子辈出。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先后侵入,陕西关中地区深受战乱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扰,民不聊生,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