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部文旅竞争力报告


团,积极开发“山水休闲”“民族风情”“岭南印象”“健康养生”“红色研学”“魅力乡野”“史前探秘”七大主题旅游产品,推动传统旅游要素从组合化向独立化转变,不断优化旅游品质。
截至2022年底,广西共建成8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74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53个村和镇(乡)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四星级(含)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715个,各类旅游民宿1万多家。2022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1.7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1505.23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统筹协调。印发并实施了《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2022-2025年)》《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规划》等,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升级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绘出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历史原因造成了广西边境地区发展缓慢。近年来,配合国家战略部署,广西在边境地区掀起了富民兴边大会战。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勉励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他在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旅游产业大有可为”,为广西边境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底,广西启动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力求用3年时间,将边境一线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长约725公里,将经过崇左、百色、防城港3市,东兴市、防城区、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靖西市、那坡县8县(市、区),串联东兴国门景区、友谊关景区、左江花山岩画景区、大连城景区、明仕旅游度假区、德天跨国瀑布景区、通灵—古龙山峡谷群景区、老虎跳大峡谷景区等景区,通过完善边境地区“快进慢游”立体交通体系,使沿线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达到国内一流水准。
为深化构建边境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广西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快建设边关风情旅游带三年行动计划》《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工作方案》,并提出打造“最美边关风景道”“边关美景”“边关好戏”“边关美宿”等七大品牌,对推进广西边境地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有一种生活叫云南
云南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全省共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世界自然遗产3项,旅游业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省旅游总收入在2019年迈上万亿元台阶。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450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5.3亿元。
2023年1-9月,云南省接待游客8.2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17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134.4%、121.8%,其中76.7%的国内游客是“回头客”。
云南结合资源优势,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医疗康养、研学旅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云南2个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案例入选5月中办、国办发布的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今年1-9月,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3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38.5%、115.2%。
围绕度假康养、户外运动、研学旅游、红色旅游,推出一批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新产品。今年1-9月,全省1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入驻商户3.12万家,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