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2版
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索
曾敏灵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题中之义,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最鲜明的特点。

  城市社区党建在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阵地建设、突出制度创新、深化网格化管理、党员示范引领,从而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领导、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当前,全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层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题中之义,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最鲜明的特点。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1]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持续实施基层党建,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党建引领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政治保障
  把握党建引领是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原则,关键是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基层是社会治理重心所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任务,创新完善社会治理多元协同的实现形式,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基层社会治理各项治理活动、治理资源、治理功能聚集到一起,才能够确保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方向不偏,进一步增强政治引领力、向心力,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和“魂”。
  (二)党建引领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确保基层治理组织有效融入社会治理自治体系的关键一环。当前,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扩大,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湖南等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业主委员会组建、选举、换届和日常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内蒙古等地在社区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堡垒”,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安徽等地在小区物业组建党组织,并引入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形成有效联动对接。[2]
  (三)党建引领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机制保障
  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制度创新推动统筹衔接,进一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路径、机制和政策,形成有效制衡的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促使各治理主体职能履行到位、治理取得实效。如陕西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省情实际、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会治理新方式,涌现出榆林市“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