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58版
大数据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和淬炼创新能力的精神,重点要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使命,针对符合新时代教学方法路径的创新研究做出新努力。教师应该从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路径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组织长线或者团队理论研究路径转变。同时也要促进管理规范化、使得教学条件有所改善、加强教师实践培训,形成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做好教学定位划分,应依据学生专业方向、学生师生比例、学生专业性质、学校层次等级、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安排、学时分配等,进行弹性教学方法设计与创新研究。
  思政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构建要合理化。思政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这就要求课程建设要全方位、有目标。根据新时代教育动态,将高校培养方案与学生的真切需要统一起来,除开设公共必修课外,也要积极开展多样化选修课,凝练学科建设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成效。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教师TPACK的培养和发展,加强TCK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发展。[4]重点推动“课堂教学”有效弹性改革,打造“混合式”教学特色,灵性开展多样课堂考核方式,让高校思政课在实践教学中展现人文与历史相辅相成的思想魅力。同时大数据技术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也要明确课程类别等性质,安排教学课时和研究时长,既要做到因材施教,也要突出学生对大数据技术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性。
  (二)立足内涵式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立足内涵式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对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民办高校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将教师培养作为重要工作大力开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教学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站好讲台、站稳讲台。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升自身教学质量:第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应该明确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需要达到的技能水平。第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思政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三,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且有效的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调整学习方法。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良性互动
  运用和谐的教育思想,建构师生共同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和老师在平等的环境下形成自由的知识互通效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教”与“学”的良性互动。首先,要设计和组织“教学一体化”的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教师要清楚教学活动应该实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让教和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实现角色互换。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清晰地知道,教师角色是教练或者陪练,重在引导,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进而陪学生一起进步和成长,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成效显著。
  结 语
  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浪潮越来越明显,大数据视域下,新型智能化教学模式进课堂,已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因势而动、因材施教,以新的教学视角,在大数据技术带来机会之际,利用大数据资源推动思政课教学视域进入新维度,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和功能特征,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斌:《大数据时代基于差异性群体的大学思政教育创新研究》,载《时代报告》,2022(6)。
  [2]魏芳:《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及路径》,载《现代交际》,2016(21)。
  [3]王华:《一般本科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探讨》,载《教育现代化》,2018(5)。
  [4]陈伟龙:《大学思政教育中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研究》,载《传播力研究》,2020(4)。
  [5]李新富:《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载《高教学刊》,2022(7)。
  [6]王蕾:《大数据时代下开放教育学生智能化学习路径研究》,载《吉林大学学报》,2020(12)。
  [7]谢茜:《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载《新闻研究导刊》,2020(10)。
  作者简介
  王小伟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高 玲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