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重建山水与人的健康链接

点县和健康素养促进项目试点县,其原因就是推行了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模式、融合推进健康城市等工作方法。马静说:“从全县的纵向共管到横向共建来看,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不断减少,健康友好型环境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关注健康、崇尚健康、享受健康的氛围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初步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管理闭环基本形成。”
持续深入的“健康石泉”行动,让石泉县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有所突破,“大健康”格局初步形成。但马静也承认,石泉县目前在中医药康疗、健康养老、社区康养等方面还缺乏产业发展标准和行业监管的有效机制,还存在统计调查方法、范围和指标体系及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尚不完善的问题。
健产共融:将健康元素融合到食、养、药、游之中
自古“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石泉鬼谷岭相传是战国著名的思想家鬼谷子出生、隐居、授徒之地,这从鬼谷岭保存下来的遗迹与天台观发掘整理出来的大量碑铭可以得到印证。
下午四点,云雾山的主峰鬼谷岭上,几位来自甘肃的游客最后一批下山。陕南初冬的山峦色彩斑斓,游客们想看了夕阳再下山,司机师傅痛快答应了。
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站年平均浓度达1772个/立方厘米,单日最高值可达6594个/立方厘米,是石泉这个号称“中国天然氧吧”区域内的最高值。
半山的溪水间,倒映着建在满山黄叶中的鬼谷子纪念馆。居此间,能朝闻溪水声,暮闻松涛声,所谓世外桃园大约也就如此。
宁石高速通车后,从云雾山出口下来就能直达鬼谷岭景区。石泉县也一直将鬼谷岭作为高端旅游品牌向外界推广。据工作人员介绍,整个景区内生物种类丰富,极高的负氧离子对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很好疗效,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康养资源。201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以后,景区注重向森林康养方向发展,入口处与建成了民宿和度假酒店。
随着旅游业逐渐复苏后,作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旅游示范县的石泉县规划以鬼谷岭为龙头,带动全县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在智海区域、林场区域建设高端民宿,启动迎丰镇桃花源-归隐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鬼谷岭森林康养中心项目、运动休闲小镇项目的建设,打造集康养、度假、旅游、研学、教育、学术研究、户外探险、山地户外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陕南森林康养基地。
石泉还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循环产业,开发建成10万亩优质茶园、3.5万亩中药材基地、明星万亩桑海等10余个拳头产业,挖潜开发森林观光、森林养生、森林文化等森旅产品40余种,建设观光、科普、疗养等自然性、体验性、参与性项目200余个,打造森林小镇4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个。
在石泉生活还有一种享受,那就是美食。石泉美食有“养生佳肴,天然之美”一说,石泉人特别讲究饮食的原生态,爱用中药材入菜,有药食共饮的习惯。
很多到过石泉的人都念念不忘的一景,就是晚上坐在汉江边吹着江边的风吃着石锅鱼。2023年4月,残奥会冠军夏江波开在江边的“江波石锅鱼”,成了这座小城网红打卡地之一。近几年,石泉名厨们还先后挖掘了疱汤宴、富硒蚕乡宴、汉水鱼宴等石泉特色的膳食。
作为全国9个天然富硒带中的第3位,石泉县96%的土壤中含硒元素,浓度适中,易于吸收,被称为秦巴“硒”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的要求后,石泉县寻找到了“两山论”的转化实施路径。那就是以生态、富硒的绿色优势,推动特色资源向富硒食品预制菜首位产业、生态旅游支柱产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聚集,让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为突出“秦巴山珍、富硒养生”特色,石泉县引进了深鲨集团、自嗨锅、正兴黄花菜、柏盛魔芋等31家富硒预制菜企业,建成全省首个富硒食品特色专业园区。该园区已入选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这个富硒预制菜产业链,已经实现了从田野到餐桌的全程覆盖。带动了全县农业生产、规模预制、装备制造、冷链物流、连锁餐饮等新业态的发展。2022年,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实现产值54.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