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偏好调查及防范对策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改及实践(I202201084)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数字经济时代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实践研究(FJJKBK22-114)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可供普通大众选择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且互联网理财具有高收益、低风险、低门槛和高流动性等优点,但也具有信用、流动性、信息技术及长尾等风险。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越来越强,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愿意较高。本文通过对福建某高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及原因,提出促使大学生理性对待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对策建议。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科技与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传统金融互联网化,业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提升了金融服务深度与广度;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非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在互联网提供一些新型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过程加速发展,金融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使得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这两个概念界限模糊。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属性,可以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小额贷款服务,也可满足金融消费者碎片化的理财需求,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今天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能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且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对个性化金融需求迫切,希望能享受到优质高效金融服务,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更多兴趣与追捧。
风险偏好理论
风险指的是不确定性,即未来实际与预期之间偏离的可能性,当未来实际与预期的偏离朝着不利方向变化时意味着福利的减少;当未来实际与预期的偏离朝着有利方向变化时意味着收获风险收益。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就是最安全的国债投资都存在着因通胀率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投资者收益来源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市场竞争结果必然导致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现实中不同个体对待风险态度千差万别,有投资者愿意承担高风险,取得高收益,有投资者倾向于保守,维持现状,尽可能降低风险。依据人们对待风险不同态度和运用效用分析方法分类,将其划为三类: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与风险回避者。在投资决策中不能脱离投资者风险偏好而单凭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做出最优选择,需要将风险偏好纳入分析之中。
福建某高校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偏好调查分析
1、数据来源
通过问卷调查福建某高校在校学生以了解其对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偏好类型。本次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为93.5%。通过调查数据,得到大学生投资理财状况基本资料:正在进行理财的学生占36.2%,有计划但仍观望的占41.1%,没有理财打算的占22.7%。
2、样本描述
福建某高校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22个学院,包含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等多学科门类。本次问卷进一步探讨有效样本148份(剔除“处于观望状态或没有理财打算”问卷),其中男生67人占45.27%,女生81人占54.73%;城镇户口90人占60.8%,农村户口58人占39.2%;从专业分布看,金融专业37人占25%;非金融专业111人占75%;从年级分布看,大一23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数字经济时代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实践研究(FJJKBK22-114)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可供普通大众选择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且互联网理财具有高收益、低风险、低门槛和高流动性等优点,但也具有信用、流动性、信息技术及长尾等风险。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越来越强,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愿意较高。本文通过对福建某高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及原因,提出促使大学生理性对待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对策建议。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科技与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传统金融互联网化,业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提升了金融服务深度与广度;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非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在互联网提供一些新型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过程加速发展,金融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使得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这两个概念界限模糊。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属性,可以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小额贷款服务,也可满足金融消费者碎片化的理财需求,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今天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能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且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对个性化金融需求迫切,希望能享受到优质高效金融服务,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更多兴趣与追捧。
风险偏好理论
风险指的是不确定性,即未来实际与预期之间偏离的可能性,当未来实际与预期的偏离朝着不利方向变化时意味着福利的减少;当未来实际与预期的偏离朝着有利方向变化时意味着收获风险收益。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就是最安全的国债投资都存在着因通胀率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投资者收益来源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市场竞争结果必然导致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现实中不同个体对待风险态度千差万别,有投资者愿意承担高风险,取得高收益,有投资者倾向于保守,维持现状,尽可能降低风险。依据人们对待风险不同态度和运用效用分析方法分类,将其划为三类: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与风险回避者。在投资决策中不能脱离投资者风险偏好而单凭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做出最优选择,需要将风险偏好纳入分析之中。
福建某高校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偏好调查分析
1、数据来源
通过问卷调查福建某高校在校学生以了解其对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偏好类型。本次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为93.5%。通过调查数据,得到大学生投资理财状况基本资料:正在进行理财的学生占36.2%,有计划但仍观望的占41.1%,没有理财打算的占22.7%。
2、样本描述
福建某高校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22个学院,包含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等多学科门类。本次问卷进一步探讨有效样本148份(剔除“处于观望状态或没有理财打算”问卷),其中男生67人占45.27%,女生81人占54.73%;城镇户口90人占60.8%,农村户口58人占39.2%;从专业分布看,金融专业37人占25%;非金融专业111人占75%;从年级分布看,大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