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5版
乡村振兴进程中伊川县农民增收问题及对策
竞争力较弱,抗市场风险力不强等问题。缺少代表性的地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速度,降低了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度不足。
  伊川县农民增收对策
  (一)完善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结合本地实际,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农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缮农村公路,硬化村中道路,保证农产品运输及时有效。其次,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极端干旱天气下农业保收、农民增收的能力。再次,持续推广农业技术。开展培训、手把手教学,使农民掌握农机具使用方法,提高农业效率。最后,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完善多层次多方面的农业抗灾风险机制,推广农业保险,优化相关补贴政策,为极端天气造成的农业损失提供保障,减少农民负担。
  (二)吸引人才返乡,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人才流失以及务农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情况,首先,完善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的激励机制,吸纳外出务工人员、青年学子、退休专家等返乡,为乡村发展培育专门的人才队伍。其次,在各乡镇筛选一批有产业、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周围农民增收。最后,开展农业技能培训,为务农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掌握多种技能,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
  (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首先,大力扶持乡镇企业。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财税补贴、技术指导等方式,培育一批强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企业规模,缓解资金流紧张难题,提高抗风险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农商银行要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其次,发掘优势,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结合龙凤山古镇,二程文化园区等旅游资源打造文旅IP,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借助农村风情风貌,开展乡村特色旅游。再次,切实落实龙凤山、万安山、伊河三条沟域经济带发展的规划部署,带动沿线乡镇发展,加快发展鸦岭镇富硒花椒、富硒红薯,高山镇饲料构树等产业。最后,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伊川小米、岭上硒薯、肉牛养殖、肉鸡养殖等产业为基础,持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全面提升农民收入。
  (四)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搭建电商平台
  首先,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市场情况,打通农业产销渠道,给农民的种植规模及类型提供有效参考。其次,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确保农产品销售畅通,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深入合作,最大程度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及品质,快速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客户手中。再次,完善“一村一品”建设,结合实际,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种养业朝特色多样化发展,打造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建立品牌知名度。最后,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借用网络宣传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知名度,从而增加销量,提高农业经营收入。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s://www.gov.cn/xinwen/2022-12/24/content_5733398.htm。
  [2]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https://www.gov.cn/xinwen/2022-03/31/content_5682705.htm。
  [3]伊川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伊川县调查队:《2018-2022年〈伊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yichuan.gov.cn/html/1//2/10/35/index.html。
  [4]李红、任亚萍:《民勤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民就业增收问题探析》,载《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3):190-192+196页。
  [5]姜长云、李俊茹、万莹莹、巩慧臻:《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思路和对策研究》,载《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16页。
  [6]唐婷、冯亚明、张双林、蔡迎春、刘慧云:《泰州市农民收入结构及增收问题研究》,载《安徽农业科学》,2023(11):195-200页。
  [7]史燕群:《共同富裕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分析》,载《沈阳干部学刊》,2022(3):31-33页。
  [8]乔金亮:《农民增收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载《经济日报》,2021-11-09(05)。
  作者简介
  樊继福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梁晨阳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