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7版
沣西新城创新发展结硕果
    钓鱼台湿地

缩92%以上。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编制免费、评估免费“双免”服务模式,实现节能、水保、地灾、防洪、文勘、交评、稳评“七评合一”。推出全省首批“用地清单制”改革试点,通过定标供地、履标用地、对标管地,创新“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建成“5+X”标准地指标控制体系,预计为220个项目节省编制费用约6600万元、评审费用约440万元,实现审批过程零收费、工程报建零成本。推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新城政务服务事项100%进大厅,建成新区、新城、镇街、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同一事项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在全区率先开展“综合窗口”改革,实现大综合一窗通办,“四电”改革助力“不见面审批”再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进一步增强。
  (三)助推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
  积极融入西咸一体化、西安市都市圈建设,与咸阳高新区管委会组建沣西新城—咸阳高新区联动发展工作专班,签订了《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融协同、生态环境一体推进、创新创业互助共享、资源要素互济共用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建成沣西大道、咸户路、科技路、东云杉路等连通西安、咸阳主城区的一大批骨干道路,连通西安的阿房一路正加快推进。聚焦解决技术难题和改进提升工艺,与咸阳高新区联合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征集活动,推动跨区域科技创新。聚焦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推进与高新区、秦都区、渭城区、旬邑县及兴平市百余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
  创新生态保护,打造宜居宜业新高地
  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一)坚持科学治水
  坚持“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内源治理、联防共治”原则,大力实施截污纳管、底泥清淤、防洪工程、湿地公园、景观工程及管理措施,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近年来,封堵排污口24个,建成雨水管网156.85公里,污水管网110.44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累计治理河流43.3公里,沣河水质由四类提升至三类,新河水质由劣五类提升至四类,辖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坚持精准治霾
  把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充分利用智慧环保管理平台,依托热点网格技术,融合地面监测微站、气象卫星、颗粒物激光雷达、工地扬尘在线监测、VOCs监测微站、渣土车在线管理、高空瞭望等数据,对区域大气环境全面管控。近年来,新城PM2.5、NO2、SO2等主要污染物浓度连年下降,特别是重污染天数由55天减少到12天,优良天数从134天增加至272天,增加了138天,优良天数实现翻番,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三)坚持全域增绿
  持续推进全域建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将绿色植入城市发展肌理,谋划建设了新渭沙湿地公园、钓鱼台湿地公园、白马河公园、沣河湿地公园等众多绿色空间。截至目前,已建成白马河公园、环形公园等公园、广场18个,新增绿地面积1200余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5%,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见园、处处见景”。
  (执笔:杨晓波 曹喜玲 鄢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