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共识,全力保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共同打造全国一流的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扩建工程总投资470亿元,目前累计投资已过半。建成投运后,可满足机场远期年1.2亿人次旅客和200万吨航空货运量的需求,成为联通世界的“超级航空枢纽”。
(四)聚焦多式联运,创新服务模式
着眼服务本土企业,按照货源本土化、产品国际化、航线定制化、报关属地化、补贴标准化导向,优先聚集一批服务保障全省全市创新链、供应链的货源,打造了“生鲜航班”“芯片航班”等多条特色产业货运航线,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打开全球供应链的“陕西窗口”。聚焦构建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通了陕西省首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进一步完善了陕西到中亚乃至全球开放通道。
做大平台支撑,增强向西开放凝聚力
(一)做强临空经济,打造产业集群
聚力高质量打造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加速培育临空经济产业,初步形成了包括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在内的临空经济全产业链,临空经济年均增长30%以上,总量突破300亿元。目前吸引航空公司区域总部14家,建成投运物流园区13个,聚集物流电商企业200余家,建成投用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西安)航空电商物流中心、陕西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投运西北首家菜鸟国际中心仓,成为西北地区功能最全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西北最大的航企聚集区。运营了临空会展中心,重点布局临空会展、文化旅游、高端商业、体育休闲等服务业态,打造富有临空特色的会展文化聚集区和“一带一路”高端服务业集群。
(二)做强对外贸易,扩容提质增效
坚持“口岸+综保+跨境”融合开发,促进平台间优势互补、功能叠加。依托空港口岸功能,全力建设“五个中心”:加工制造业与服务贸易中心、航空维修和航材贸易供应链中心、进口消费品分拨中心、进口生鲜交易分拨中心、进出口药品和医疗器械集散中心。2022年西咸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35.4亿元、增长72%,增速居全市开发区第一。2023年1-8月西咸空港综保区完成进出口值22.97亿元,同比增长40%。利用全省首个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的海关监管场地,扩大电商B2B业务,开拓形成海外仓全新业务。2023年1-8月跨境电商进出口累计实现936万单,15.74亿元,单量同比增长17%,交易额增长13.6%。空港口岸国际快件总单量全国排名第六、全省第一。
(三)做强服务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西咸新区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推动国际物流运输服务、科技转化、研发服务等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西咸新区服务进出口额从2020年的1.36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25亿美元,年均增长65.4%。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0.38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0.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2.2%。
做深制度创新,激发向西开放牵引力
(一)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西咸新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认真贯彻“营商环境突破年”安排部署,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3年上半年,西咸新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3.8万户,全市占比50%,列全市第一。
(二)提升自贸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西咸新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与国家级新区“双区”联动发展机制,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形成277项改革创新案例,其中,18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务院及国家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30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4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全省“最佳实践案例”。
(四)聚焦多式联运,创新服务模式
着眼服务本土企业,按照货源本土化、产品国际化、航线定制化、报关属地化、补贴标准化导向,优先聚集一批服务保障全省全市创新链、供应链的货源,打造了“生鲜航班”“芯片航班”等多条特色产业货运航线,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打开全球供应链的“陕西窗口”。聚焦构建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通了陕西省首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进一步完善了陕西到中亚乃至全球开放通道。
做大平台支撑,增强向西开放凝聚力
(一)做强临空经济,打造产业集群
聚力高质量打造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加速培育临空经济产业,初步形成了包括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在内的临空经济全产业链,临空经济年均增长30%以上,总量突破300亿元。目前吸引航空公司区域总部14家,建成投运物流园区13个,聚集物流电商企业200余家,建成投用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西安)航空电商物流中心、陕西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投运西北首家菜鸟国际中心仓,成为西北地区功能最全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西北最大的航企聚集区。运营了临空会展中心,重点布局临空会展、文化旅游、高端商业、体育休闲等服务业态,打造富有临空特色的会展文化聚集区和“一带一路”高端服务业集群。
(二)做强对外贸易,扩容提质增效
坚持“口岸+综保+跨境”融合开发,促进平台间优势互补、功能叠加。依托空港口岸功能,全力建设“五个中心”:加工制造业与服务贸易中心、航空维修和航材贸易供应链中心、进口消费品分拨中心、进口生鲜交易分拨中心、进出口药品和医疗器械集散中心。2022年西咸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35.4亿元、增长72%,增速居全市开发区第一。2023年1-8月西咸空港综保区完成进出口值22.97亿元,同比增长40%。利用全省首个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的海关监管场地,扩大电商B2B业务,开拓形成海外仓全新业务。2023年1-8月跨境电商进出口累计实现936万单,15.74亿元,单量同比增长17%,交易额增长13.6%。空港口岸国际快件总单量全国排名第六、全省第一。
(三)做强服务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西咸新区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推动国际物流运输服务、科技转化、研发服务等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西咸新区服务进出口额从2020年的1.36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25亿美元,年均增长65.4%。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0.38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0.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2.2%。
做深制度创新,激发向西开放牵引力
(一)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西咸新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认真贯彻“营商环境突破年”安排部署,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3年上半年,西咸新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3.8万户,全市占比50%,列全市第一。
(二)提升自贸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西咸新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与国家级新区“双区”联动发展机制,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形成277项改革创新案例,其中,18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务院及国家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30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4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全省“最佳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