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32版
构建“三项改革”全链条推进机制 助力秦创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
化,总窗口以财政资金设立秦创原春种基金,定向引导并重点扶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种子项目落地,有效破解“技术成果转化难”“政府基金投资难”“投资流程长”“企业落地慢”等难题。截至目前,春种基金累计完成253家公司出资、出资金额达2.36亿元。
  海司诺维科技是中国最早成立纳米抗体研究平台之一,由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作为技术骨干领衔,致力于肿瘤、免疫疾病等前沿方向的纳米抗体诊断和治疗生物医药研发。春种基金团队与该项目团队搭建起沟通对接桥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支持作用,落实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创新性地提出“知识产权所有权人授权成果完成人以自主实施的方式许可使用知识产权,春种基金即可出资”的模式。授权模式避免了关于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复杂的确权过程,快速实现高校团队种子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春种基金团队积极协助该项目团队在短时间内设立陕西海司诺维科技有限公司,并完成100万元秦创原春种基金投资,助力种子项目走出高校实验室,踏出科技成果转化坚实一步。完成投资后,春种基金投资经理帮助海司诺维科技梳理业务、对接多家投资机构,协助公司进行一轮轮沟通协调,海司诺维获得知名天使投资人天使轮融资,目前估值已超过1亿元。
  三是充足的科创载体保障项目扎根总窗口。布局了十大特色产业园区,涉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规划建设了93个载体,2217万平方米,已累计建成投用934万平方米。总窗口通过“筑巢引凤”,用多类别、多层次、多元化的科创载体,为“三项改革”项目落地在总窗口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障。
  强化投后跟踪,创新科创企业“服务”
  总窗口以“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多措并举惠企纾困”为工作方针,着力搭平台、优服务,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种子、树苗”悉心培育成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
  一是延伸线下科创服务触角。为集聚全链条科技创新要素,实现总窗口科创服务全覆盖,搭建了“1+5+N”科创服务体系,将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的科创服务下沉,建立新区、各新城、产业园区的三级服务体系,对总窗口“三项改革”落地转化企业开展“滴管”式赋能。目前,已建成5个新城中心和17个园区“秦创小站”,让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足不出园”就可享受到专业化、管家式、陪伴式科创服务。
  二是线上实现科创服务联动。升级优化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全省科创服务总入口,面向全省科技创新企业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集成“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政策服务、协同赋能、资源贡献、商事服务”等多个模块,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平台。“政策服务模块”汇集了省市新区各类秦创原支持政策,可直接实现线上查询、线上申报、线上审批、线上兑现。上线的“秦创贷”模块,整合了长安银行、秦农银行等16家银行的科技企业金融产品,直接推动至企业,为由“三项改革”而成立的初创型科技企业贷款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是一线服务助企业纾困解难。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理念,服务团队在一线,需求解决在一线,工作职责在一线,为总窗口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提供“管家式”陪伴,实现覆盖无遗漏。联合工商财税、金融机构、行政审批等部门组成入企服务团,针对“三项改革”科转企业初创期特点和最迫切的需求,设政策、人才、金融、辅导、政务等服务组,一对一上门为企业服务,通过入企走访,累计挖掘企业需求超800项,需求解决率达到92%。
  西安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米天健在总窗口创立了陕西金信天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重点针对军工产品从事复杂异型零部件的超精密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