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8版
教育强国视域下广西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进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成为党领导下的培根铸魂的育人阵地,确保政治方向不偏航。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师生信仰信念信心,筑牢信仰之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用主流意识形态筑牢高校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精神高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之力。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实践激励青年学生,在伟大事业中成就伟大梦想,彰显时代责任担当,践行“强国有我”的奋斗誓言。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广西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觉承担起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任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向聚合,“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同向发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校教师要坚持“育人者先育己”,将立德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教育志向,锤炼高尚师德,以德施教,乐教爱生,用新时代高校教师的精气神感染学生,用大德、大爱、大学问、大视野做学生“大先生”。广西红色资源丰富,高校要深挖红色资源这座“富矿”,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红色传人。此外,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助力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如百色学院立足百色老区“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优势资源,形成了“红色铸魂、学以致用”的办学特色,构建了百色精神铸红魂“三全育人”体系和“双元制+双园制”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双系驱动”育人模式,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体系,使“红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鲜亮底色。
  (三)营造清廉政治生态,持续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广西高校要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学校党委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管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党委履行好领导职责,彰显领导干部清正本色,全面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畅通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渠道,以人文关怀和优质服务提升师生满意度,鼓励师生以主人翁姿态为学校改革发展献言献策,以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4]高校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清廉学校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风廉政建设为统领,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建设“党风优良、校风清明、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清廉学校,让高校以清廉政治生态成为党的领导下的坚强教育阵地。
  坚持质量为先,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5]广西高等教育要利用好国家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契机,推动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互动,以数字化新引擎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更加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动力由自上而下、外在推动转变为‘自下而上、内在追求’。”[6]数字化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观念、管理方式等调整和转变,实现数字化育人、数字化办学和数字化管理,赋能减负增效。依托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自主开发、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促进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学习个性化、多元化、趣味化,让师生获得更积极、高效的教育体验。利用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创新学习场景应用,优化线上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堂,实现师生数字化教与学的生动互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和教学管理水平。利用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实践技术,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突破实验设备和场地的限制,提供更安全和可控的实验环境。利用数字化平台,促进跨学科合作和资源共享,师生可共享教学资源和学习经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质量。利用在线评估工具和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认证,提高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学生提供更灵活和便捷的学习认证方式。
  (二)积极推进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彰显新时代大学精神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高校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