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演艺的“西演之路”

有这样一种说法:秦腔之根在陕西,秦腔之魂在周至。据《周至县志》记载,周至自古被称为“秦腔戏窝窝”,秦腔在周至具有十分广泛和厚重的群众基础,以剧团多、戏校多、戏楼多、庙会多、戏迷多而著称,村村有秦腔自乐班,处处可听见人们在品戏、评戏。全县一年共计近300场次的村落古镇庙会,更是秦腔艺术的“民间盛宴”。
2024年春节期间,周至新春文化活动,以“过福年·到福地”为主题,推出源来周至祥瑞年、非遗陪你过大年、庙会文化乡愁年、秦岭秦人秦声年等16个主题、21个新春文旅系列活动。周至剧团和往年一样,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二下乡演出,第一站就在周至县水街。春节期间一天两场。上午一场,观众多是外地来水街观光的游客,晚上一场,观众主要是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剧团另一个演出队,自初五始在周至崖柏庙会演出,上午、中午、晚上连轴转,三天四晚共演出十场,成为庙会一大看点。
在北京发布的“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上,周至县排名第二。
文旅演艺对外输出
2023年,西安演艺集团以商业性演出、惠民演出、文旅驻场演出贯穿全年,总演出场次达5609场。全年营业收入较2012年增长了14.8倍;其中演出收入较2012年增长了20.2倍。
今年1月,陕西印发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目标,支持在景区景点开展驻场旅游演艺、流动性文艺演出、沉浸式演艺活动、非遗技艺展演,建设一批旅游演艺小镇、旅游演艺集聚区,建设西安中国演艺之都,丰富“演出+旅游”等业态。
同时,《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通过政策“组合拳”来加速推动西安文旅体产业集聚发展、迭代升级。
西演集团实行“演艺+”战略,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推进文旅融合,做优“文旅体验”,让国内外游客在旅途之中更好地感悟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西演集团下属各文艺院团主动出击,积极与旅游景区对接,以优秀的剧目或文艺演出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2022年,西安歌舞剧院与“长安十二时辰”唐文化主题街区合作,在街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穿越体验”。自开街以来,“长安十二时辰”日平均接待游客超过7000人次,累计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2023年,这个合作项目为西安歌舞剧院带来1253万元的收入,实现了双赢。
2024年,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打造的中国首部军事题材极限艺术演·展秀《特种兵》,是一个集演出、展览、互动打卡等形式为一体的交互式“特种兵主题”文旅融合项目,并驻场曲江竞技中心。与此同时,杂技团创新演出模式,分别走近老钢厂、老菜场、大唐不夜城、易俗文化街区、白鹿原、湖北襄阳盛世唐城、韩城等地开展惠民演出活动。
今年,西演集团还成功地向外地景点输出文旅演艺项目。5月1日,西演集团与宁夏沙湖不夜城景区强强联手,推出盛景演艺项目《梦回沙湖》,通过华丽鲜艳的服饰、精致柔美的妆容以及灯光、音响和投影技术,讲述了一个跨越时间、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爱情故事,诠释了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静态景观和传统故事“活”了起来。该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与西演集团联手,不仅为景区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也意图用精品化演出,为四海游客打造一场“沙湖风情风貌+光影艺术+视听演艺+高空杂技”的高规格文化体验之旅。
同一天,由西安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沉浸演艺主题剧目《喀什之心》在喀什古城九龙泉文化旅游街区开演。《喀什之心》以一对青年旅行者“穿越时光”的奇妙体验为主线,不但表现了喀什的人文历史以及风土人情,还采用穿越的形式,将观众带回到两千年前的长安与喀什,为游客带来丰盈而全新的旅游体验。
西演集团董事长寇雅玲表示,通过“旅游+文化+创意”,西演集团不仅打造西安旅游“爆款”项目,丰富西安文化旅游元素,也希望以“硬实力”更多元化地“走出去”,丰富外埠游客的深度体验,进一步彰显西安城市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