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旅融合的云南实践与探索

渔旅融合是现代农旅融合的一种范式,它以旅游市场消费为基本导向,是对渔业、渔村、渔民和文化等核心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利用与开发的过程,以发展休闲娱乐、渔业支持服务和渔旅产品等为主要业态。云南渔旅融合发展程度非常高,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并将车水捕鱼、湖泊开渔节、游钓渔业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使其成为云南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和增长点。
渔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产业,悠久的渔业发展史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前者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场所、衣帽服饰、手工艺品等,后者主要包括渔规渔俗、渔技渔艺、渔歌渔舞等,都已渗入人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律令制度等各个方面。因此,渔业及其衍生出的渔文化与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关系密不可分,具有巨大的休闲市场潜力,渔旅融合发展应运而生。
渔旅融合发展,就是通过将渔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路线的拓展和旅游产品的创新,从而增添旅游业的多样性和深度。云南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山地高原为主的边疆内陆省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渔旅融合研究综述
渔旅融合是渔业和旅游发展融合的产物,也是新型的现代渔业以及新型的现代旅游业。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农旅融合、农文旅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了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渔业旅游资源,展示渔文化魅力。刘雅丹表示,“这个行业是以水生动植物为中心,以水产养殖为基础,集观光、娱乐健身、观赏观光、环境美化、居室湿度调节、餐饮服务和水产养殖于一体,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行业。其既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别于“食用和加工”,属于特殊渔业范畴”。[1]赵奇蕾、陈佳莹等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兴的渔业产业形式,它是把传统的渔业和现代的娱乐产业结合起来的,它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能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休闲渔业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
目前国内外对休闲渔业的行业评判,大多集中在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其研究领域也从县、市、河等微观层次拓展到地区、省甚至全国。从整体情况看,研究前沿逐渐转向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可持续性,注重的对象主要是生物、资源等对象,在对钓鱼人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中,持续探索着一种科学的渔旅结合的管理方式。然而,也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渔旅融合是现代农旅融合的一种范式,它以旅游市场消费为基本导向,是对渔业、渔村、渔民和文化等核心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利用与开发的过程,以发展休闲娱乐、渔业支持服务和渔旅产品等为主要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