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网红打卡地”变“流量”为“留量”


德镇暑期流量开展“夏季美食特种兵——抚州弄打卡”活动以及双节人流量开展“秋日好食光”活动。双节期间,抚州弄美食街区人流量10万余次,营业额翻倍增长,发放美食打卡地图6000份,打卡人数6681人,推送打卡视频10期、观看数达到过万,总评论数过千,在小红书、大众点评、抖音上引爆话题。
(三)强化运营管理变“粗放”为“精细”
抚州弄美食街区在打造初期,周路口街道就请专业运营团队根据景德镇的人口统计数据,分析目标消费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居住区域等情况,并且调研抚州弄街区现有的餐饮品牌,了解其竞争优势做好市场定位。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进而为抚州弄美食街区制定了专门的营销策略和运营模式。周路口街道充分利用本土优势与专业化的管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运营方式,找到了适合抚州弄的精细化发展模式,使其成为景德镇的网红旅游打卡地之一。
(四)强化服务保障变“单打”为“团战”
周路口街道凝聚多方力量合力推进抚州弄打造完成后的后续保障问题。
一是社区网格员每日对抚州弄进行巡查,并邀请各抚州弄商户组建“抚州弄商铺群”,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商户及游客提出的问题给予温暖且高效率的解决措施,提高社区服务性能。
二是积极引导商铺老板自主参与并筹备成立珠山区抚州弄美食街区协会,健全商户交流联通机制,凝聚商户自治力量,促进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三是制定街区管理服务准则,引导文明、诚信、规范经营,为广大游客提供干净、卫生、健康的美食。
景德镇文化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近年来,景德镇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加速整体旅游环境的提升,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美誉度,倾力打造陶然集、陶源谷、抚州弄等“网红打卡地”,但是在变“网红”为“长红”,引“流量”为“留量”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不少困境和挑战。
(一)地方文化特色仍有待进一步凸显
景德镇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陶瓷文化资源禀赋,并由此衍生出里弄文化、茶文化等多种文化业态,能够满足游客重拾生活梦想、追寻“诗和远方”的高等级精神需求,拥有“爆款潜力”。但是景德镇对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仍然不够,与在地文化的融合也始终是景德镇的短板。各“网红打卡地”间关联度不高、互促融合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协同发展局面。在景德镇着力打造“夜珠山”、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等品牌实践中,仍然存在各版块各自为政、文化特色不够彰显、同质化严重等现状。
(二)文旅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
目前,景德镇的文旅产品呈现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陶瓷上。其实浮梁茶文化和乐平古戏台也是值得打造的重要旅游抓手,是镇生活非常重要的符号,如果策划的好,正好可以实现引流和分流目的。目前旅游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特别是当下作为出游主力的年轻人更多倾向于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旅游产品。尽管景德镇充分利用景区、“夜珠山”等消费品牌,举办了名坊园·景德镇记忆文创集市、陶溪川春秋大集·秋集等多场文旅消费活动,但是景德镇目前在旅游产品供给上多以传统式为主,而在沉浸式、体验式旅游产品的供给上较为单一,品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城市人文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已经从过去的观光式迈向了更加注重体验感的休闲旅游式,游客出游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因而,为游客提供如沐春风般热情周到、温馨舒适的服务,既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