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传播路径探究


媒体技术的重要性,[2]只是在其官方网站简单罗列了一些文物或艺术品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让受众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其独特魅力。
2、缺少“二级传播”的“意见领袖”
“二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通常先由大众传媒流向舆论领袖,[2]再由这些“意见领袖”传递给其他受众。在“二级传播”中,“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辽宁在传播红色文化资源时,似乎忽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以辽宁的雷锋纪念馆为例,尽管该纪念馆通过各种方式,如展览和讲座等,向公众传播雷锋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但这些传播方式都是单向的,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如果雷锋纪念馆能够邀请一些知名的历史学家或文化学者担任“意见领袖”,对雷锋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并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就能够极大提高受众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三)受众缺乏媒介素养
1、参与传播意识不足
老年人作为红色文化的亲历者,理应是最有感悟的一群人,他们对辽宁的革命历程也更加熟悉,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更为深刻,也更有资格向年轻一代传授红色文化的精髓。但是老年人对新媒体技术的接受和应用相对滞后,导致了其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参与方面的乏力。而对于在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却没有主动应用新媒体来传播辽宁红色文化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流逝,辽沈大地所孕育的红色精神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历史符号,使年轻人难以在新时代的生活中产生共鸣和反思。[2]
2、群体泛娱乐化
群体泛娱乐化是指人们在接受新兴媒介传播的内容时,倾向于选择娱乐化、浅薄空洞的内容,以此来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2]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在选择传播内容时,辽宁部分媒体缺少对红色文化这种单调乏味的主流文化的重视。一些以传播红色文化为宗旨的账号,因内容缺乏娱乐性,很难吸引到大量的粉丝。[3]而那些以娱乐化和猎奇化为主题的账号,则往往能够获得更多关注,比如前文提到的“沈阳新闻频道”。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提升路径
(一)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
1、丰富传播平台
在传播红色文化过程中,辽宁倾向于利用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而忽略了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和快手等。由于短视频平台更具有互动性和娱乐性,辽宁可以充分利用这类软件来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也可以在B站发布专业的历史纪录片、红色电影等。此外,辽宁还可以在小红书发起与辽宁红色文化相关的线上活动,如话题讨论、摄影比赛、文化征文等,提高辽宁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另外,当下流行的“直播”也可以作为传播辽宁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利用直播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辽宁红色文化的魅力,并通过互动和问答等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
其次,利用知乎、豆瓣这类偏重知识分享的平台,与受众互动,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在知乎、豆瓣等平台上,受众对知识和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传播辽宁红色文化时,需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避免传播虚假信息或错误知识。
电视大屏也是辽宁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可以制作一些有关辽宁红色文化的精品节目,如纪录片、专题片、综艺节目等,通过生动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和深入的解读,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辽宁的红色文化资源。
最后,线下也有很多平台可以利用。比如地铁站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