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6版
派驻视角下省属高校纪检监察队伍的制度优势、实践困境与改进路径
构,确保工作规范、专业、可持续开展。从高校教师、公招考试、地方纪委中遴选调入,需建立科学有效的选拔机制,注重政治标准、专业背景、业务能力。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监委在选拔派驻组干部时,应重点从高校优秀处级干部或工作经验丰富的纪检监察干部中选拔。为稳定骨干,可适当增设职员职数,避免优秀人才调离。加强对校纪委委员、二级纪委书记的选任、考核和评优,以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同时,建立派驻组组员的有效退出和多渠道交流机制,清除不胜任者,有计划安排到其他职位,推荐到地方纪委,确保专业人才充分使用。根据高校需求,推荐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交流到其他管理岗位,完善双向交流机制,拓宽晋升发展渠道。
  (三)加强自身学习和教育常态化
  加强教育管理,铸造清正团队。作为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纪律力量,派驻组是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体,担负治理职责,必须确保自身正派、有力、廉洁。为此,派驻组需采取多措施,结合高校实际和党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要求,借鉴教育整顿期间的有效经验,强化“全周期管理”,以严格的基调、措施和氛围教育,规范团队管理,引导组内成员培养坚定斗争的坚强意志、扎实本领,模范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师生监督,以高度自觉的态度不断自我加压,提升纪法业务水平。强化思想磨炼,夯实信仰基础。真正领会党的自我革命战略布局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以清醒理论促使政治信仰的坚定,巩固信仰基础,为深化高校政治监督。强化政治锤炼,塑造政治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是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首要政治品质。高校纪检工作的任务是通过监督确保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维护高校风气的纯正育人环境,切实推动“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校之大事”。
  因此,高校派驻组的干部必须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忠诚于高等教育事业。为此,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带头执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师德师风要求,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把“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融入血脉化为行动,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自查自纠,在谈心谈话中听取批评意见,不断校正自身存在的政治、思想、作风偏差,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守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底色。强化实践锻炼,提升履职能力。驻校纪检监察组要不断强化以案件查办贯穿联通“三不腐”一体推进的工作理念。强化轮岗锻炼,提升实战本领。组内定期轮岗,让每位成员在监督、审查、教育审理等岗位中得到锻炼;通过案例复盘演练,增强把握规律、斗争本领。积极推荐参与省委巡视和校内巡察,提高问题发现能力;有序选派参加省纪委监委的办案提升计划和专案组,以案代训、以干代训、跟班学习,培养专业骨干。突出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高校派驻组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财务、审计等部门的专业训练,侧重谈话、文书、取证等技能培训。突出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技能培训,组织模拟研讨和内外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典型案例提升执纪执法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警示、纪法教育,提高政治、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尽责的能力,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监督。
  参考文献
  [1]石泽华:《高校监察派驻模式的法理逻辑与制度构造》,载《法学论坛》,2023,38(03):151-160页。
  [2][德]乌尔里希·贝克,张文杰、何博闻译:《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3页。
  [3]任建明:《派驻制度改革:回顾、反思与前瞻》,载《河南社会科学》,2022,30(08):1-10页。
  [4]张恒、刘梦茹:《省属高校纪检监察派驻制度改革的显著优势、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载《决策与信息》,2022(12):53-62页。
  [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廉政建设分会编:《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94页。
  [6]《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载《人民日报》,2014-12-30(001)。
  [7]刘庆莹、齐卫平:《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7):54-57页。
  [8]曾明:《组织型腐败视角下派驻监督履职的完善策略》,载《湖湘论坛》,2021,34(02):46-54页。
  [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廉政建设分会编:《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127页。
  作者简介
  赵 德 西华师范大学中共党史硕士,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刘 川 西华师范大学中共党史硕士,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