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1版
熊竹英:陕北说书的跨界碰撞
庄贤锋
    熊竹英和搭档李树芹表演《说唱人大七十年》

  三弦一响,故事来唱。陕北说书与国产游戏搭配的惊人和谐,传统文化与电子游戏的跨界融合,碰撞出了一条非遗民间艺术在年轻群体间的传承与创新的新路。陕北说书跨界融合,借助网络出圈,相比传统演绎要好得多、快得多,更能走进广大年轻人的视野。

  秋分刚过,榆林的秋意中带着一丝凉意,记者在榆林市工人文化宫里见到了陕北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竹英,也是爆火游戏《黑神话:悟空》里的陕北说书人。
  他刚结束了前一天在上海的行程,略带倦意、风尘仆仆地赶来文化宫剧院参加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人民的期许”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七十周年文艺汇演的彩排。参加此次文艺汇演是四五个月前就定下来的,那时游戏还没上线,也未预期到游戏、陕北说书以及他的爆火。汇演要求各区县报送一个节目,横山区原本报送了老腰鼓参加。后面,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又提出想增加陕北说书表演,就联系了他,他找人专门创作了说书唱词,内容主要是述说人大制度建立七十年来榆林的变化和发展。
  下午文艺汇演正式开始,熊竹英和搭档李树芹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陕北说书节目——《说唱人大七十年》,现场气氛高涨,观众纷纷鼓掌。
  说书是他的骄傲
  三根琴弦,一张绣口,说尽千古往事,说书被称为陕北民间艺术中最耀眼的技艺之一,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陕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传统曲艺形式,陕北说书唱词通俗流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陕北的文化符号,主要流行于陕北的延安、榆林等地,其激越兼具苍凉感的曲调和西北方言感的唱词深受百姓喜爱,内容多涵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乡村生活。表演形式多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还有绑在小腿上的甩板,以及绑在手腕上的小木板“嘛喳喳”。
  说书对熊竹英来说,是他的骄傲。在榆林横山农村长大的熊竹英,从小就喜欢陕北说书,上学时便常听陕北说书艺人的磁带。17岁时,他拜师学艺,与师兄弟们跟随师父学说书,“争着抢着背词儿,争着抢着想和师父学”,两年学徒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师父在台上演,他和师兄弟们在底下看,靠着细细琢磨、练习与师父的口授心传,逐渐掌握了这门民间技艺。
  后来,他学成出师,自立门户,走街串巷,寻求表演机会,但跑营生很难,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说书的机会,“当时是真的苦,看遍了冷眼,收入也少得可怜,无数次想要放弃。但真要转行的时候,又舍不得。”
  也正是这份“舍不得”,支撑他熬过了最难的年岁,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从一名民间艺人成为陕北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9年,熊竹英以特殊艺术人才的身份进入横山区文化馆,开启了他的专业演职生涯。他的日常是在非遗小剧场进行公益演出,再参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