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版
全民美育普及 西部各地文化馆花样多
    凉山州舞蹈作品《我的弦》

    南充市音乐作品《亮花鞋》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精品展重庆巡展等特色鲜明、创新意识颇高的1576场次演出。
  如今,通过各级文化馆的培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由观众变成舞台上的一员,用歌声舞蹈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从小舞台到大舞台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而设立的全国性群众文化艺术政府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一个是专业领域的“文华奖”,另一个就是群众文化艺术领域的“群星奖”。目前,作为群众文艺活动的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已经举办了十九届。凉山州舞蹈作品《我的弦》、南充市音乐作品《亮花鞋》、巴中市曲艺作品《蜀道》等获群星奖作品,都是由本地文化馆、群艺馆把各行各业的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经过馆内专业文化干部的精心培养,打磨节目,一步步从小舞台走上大舞台的。
  各省举办的艺术节是群众文艺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走向全国舞台的选拔赛。2023年9月11日,第三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决赛在南充大剧院正式开启。四年一届的盛会点燃了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的热情,115件作品进入决赛,角逐四川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
  与专业演员不同,参加群众文艺活动的表演者,多是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往往走下舞台,就要连夜奔赴自己生活中的工作岗位。
  身兼戏剧创作、导演、演员于一身的南充市文化馆戏剧干部张勇,通过亲身经历对媒体讲述了基层群众文艺创作苦乐。他说,一个群文精品在排练中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组织演员这一难题,群众演员都要努力调和工作和演出的时间,为了奔赴心中热爱的文艺,他们要经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据介绍,南充市参赛作品话剧《我是雨来》,演员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小朋友。张勇表示,孩子的背后是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期3个月的排练中,调课、接送,谁都没有任何怨言,只为了孩子们能全身心投入演出。在张勇看来,演出的成功,学校老师、家长这些幕后英雄,也称得上是主创团队成员了。
  由重庆市群文系统创排的群舞《龙把子》在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斩获群星奖。24个来自铜梁二中、平均年龄为17岁的小伙子将传统龙舞的8字花、慢舞龙、快舞龙等高难度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每天晚上,24个少年会准时出现在铜梁二中的操场,从舞蹈动作零基础,到娴熟舞动,每天都会被汗水湿透,群众艺术馆的编排人员也风雨不误陪着他们。群舞《龙把子》从首次亮相2018年第八届重庆乡村文艺汇演到群星奖决赛的舞台,这种不用道具只靠肢体力量的表现形式,感染了熟悉重庆地域文化的群众,也打动了专业评委。
  自2022年10月开始的“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历时一年,跨越10个省市,以获得全国群星奖作品展演为主,让群众文艺精品给人们送去美的享受,掀起群众文艺创作的高潮。
  陕西省参加巡演的作品是获得第十九届群星奖的表演唱《歌从黄河岸边边来》,通过非遗神木酒曲的形式,又吸收了黄河号子和陕北信天游的音乐韵味,将观众带入黄河岸边祖祖辈辈的生活和如今小康生活的对比中。而这一切变化,都要归功于一条沿着黄河岸边新铺开的“玉带”——沿黄公路。沿黄公路修通后,沿线多年被黄河阻塞、没有出村公路的乡村,生产生活迎来了想都不敢想的变化。陕西省神木市文化馆组织编排的《歌从黄河岸边边来》,在文化馆专业干部的带领下,乡亲们自然而然唱出对党和祖国的赞颂。作品一路过关斩将,经过全省选拔,在2020年曾获得第九届陕西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