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2版
新时代陕西文艺的新境界
    《赳赳大秦》剧照

文艺院团加盟,支撑起陕西旅游演艺的天地,从而使陕西旅游演艺真正做到了“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
  其次,旅游演艺是融合舞蹈、话剧、杂技等多种艺术的综艺。新时代陕西文艺已不是简单的某种艺术,而是越来越复杂的多种艺术跨界融合、同台献艺的综艺形态。旅游演艺将原有艺术要素拆解、重组,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混合型文艺形式,融合成为艺术创新、文化创造的重要推动力。《无界·长安》中将皮影戏、华阴老腔、秦腔融合在一起,今年国庆期间上演的大型秦文化主题的演艺《赳赳大秦》,把舞剧、话剧、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糅合在一起,正如《赳赳大秦》的编剧韩真所讲“文旅舞台给予我们一个更广阔的想象力,更加没有边界的一种表达方式。”
  最后,仍有很多演艺源自文学创意。2022年兴起的长安十二时辰唐风主题街区,来源于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而电视剧又来自对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的改编。白鹿原影视城里的《黑娃演义》脱胎于陈忠实小说《白鹿原》。近年崛起的陕派话剧铸文学之魂于舞台上。凭借经典作品积淀下的普适性文化母体,和已经产生的深远影响力,借助新艺术表现方式,文学作品改编的艺术让观众产生似曾相识又不尽全识的艺术新经验,和新的艺术表现力与生命力。陕西人艺茅奖四部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生命册》,均来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改编,并重点在于对陕西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因为舞台艺术的文化立意与思想性不可或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剧场演艺,以及文旅舞台艺术的母体。大型文旅演艺《赳赳大秦》中对《诗经·秦风》诗的巧妙运用,显示出极强的文学性。显然,新舞台艺术无论是剧场演艺,还是旅游演艺,都将艺术性、商业性以及观众需求兼容在一起,借助全新叙事方式激活往昔故事,并为其赋予新生命,从而让我们在传承中获得创新的体验。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毋庸置疑,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获得新表达方式,并能驱动多元场景。场景在传统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凸显文化和美学要素,是承载文化价值、突出文化品质、彰显文化特色的社会空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时间和空间的“场”,文艺则为科技创新和进步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而科技赋能文化场景持续优化和创新发展。技艺相融实现了艺术创造生产过程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展示,为文艺承载的文化提供了可观的、连续的、整体化的展示空间。
  以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为例,这条以盛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街区,融合了历史、艺术、建筑、商业、娱乐等多种元素,通过光影秀、数字艺术装置等方式,以科技赋能数十台唐文化主题演艺和行为艺术,从而使大唐不夜城成为当代西安重要旅游景区和网红打卡地。灯光秀是使大唐不夜城获得光华璀璨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它以传统剧场,或者建筑外墙、山水为幕布,以色彩控制、数码显示与投影、材料技术为手段,加上裸眼3D、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是凸显科技力量的新文艺形态之一。大唐不夜城的灯光秀首先在于安装了1000台定制电脑灯及10台全彩激光灯,设计师用LED灯勾勒出树干曲线,营造出火树银花的繁盛景象。灯光秀观赏地主要集中在大雁塔北广场。每当亚洲第一音乐矩阵喷泉的水舞灯光秀随着音乐起伏,水柱在灯光照射下变幻莫测,喷泉与灯光交织出梦幻般画面,视觉与听觉结合,科技与艺术融合后的新文艺形态有令人着迷的魅力。开元广场周边以LED灯布置而成的彩色钢琴键,当游客踩着钢琴键,灯光会随着脚步而变换颜色。不夜城的树上还挂满流光溢彩的串串唐诗,在灯光夹持下如繁星点点。不言而喻,诗词赋予长安灵魂,灯光给予诗歌如梦般诗境。
  2024年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里,同样有大唐不夜城的繁盛景象。当AR助李白乘鹤入长安,通过采用分镜头脚本和影视化拍摄,并一帧帧对位调试,动画人物李白与现实实景大雁塔融合在一起、真人与动画人物无缝衔接,从而实现了跨越古今的对话,虚拟与现实的交错。新时代陕西文艺越来越多地运用先进数字技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强化了文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创新了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影视等文艺新形态,优化了文艺产品的消费场景和美学诗境。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意数据编码、VR、AR、动作捕捉、红外感应等前沿科技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加入艺术生产线,让人们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