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陕西文学的“传承”与“新变”
长篇小说《主角》获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同名话剧《主角》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他的《装台》《喜剧》《主角》所构成的“舞台三部曲”讲述了秦腔演员和舞台背后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星空与半棵树》写小镇公务员群体的日常生活,在其中寻找正义以及获得信念与慰藉。
同时,陕西文学在对地域传统文化的梳理与审视中,既彰显传统地域文化的魅力,又在不断地寻求着古今对话。穆涛作品《先前的风气》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该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见微知著,在以古论今中见观点。其文化散文集《中国历史的体温》《中国人的大局观》以相关史料为内容,从中寻找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探求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用时代精神反观文化与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陕西文学的题材逐渐多样化,从关注农村和过去生活的传统,转向了关注当下生活与科技发展。赵韦长篇纪实文学《国家至上》获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是他继《中国动力》之后,写就的另一部航天题材纪实文学作品,是航天几代人研制“大国重器”的一部奋斗史。阿莹书写航天题材的《长安》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获“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1)”特别推荐作品。
弋舟《出警》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初到警局,在日常出警当中接触到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故事。陈仓的散文集《月光不是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书中他回忆了自己故乡里的亲人,在时代的变迁中,在亲情乡情里,呈现出人世间的喜乐哀愁。阎安的《整理石头》荣获2014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论认为:“可视为他对人生与世界、民族血脉与人文理性思维脉络的整合与升华,像秦岭一般厚重,像八百里秦川那样浑阔而苍茫。”[5]
周瑄璞的《多湾》是关于一部女性的奋斗史,杜文娟的《红雪莲》是一部援藏题材的小说。“矿工诗人”陈年喜2016年获得首届“年度桂冠工人诗人”大奖,其《炸裂志》真实地倾诉了他从矿山生活到北京生存的体悟,书写了生命的疼痛和命运的抗争。在《陈年喜的诗》中,诗人写了童年和人生漂泊故事。
近年,陕西在报告文学方面成绩突出,尤其是人物传记。其中钟法权的《张富清传》、张艳茜的《路遥传》、邢小利的《陈忠实传》、孙见喜的《贾平凹传》四部人物传记影响力比较大。其中,钟法权的《张富清传》获得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这是一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英雄张富清的个人传记。邢小俊、陈雪萍《唱支山歌给党听》荣获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短篇奖,写出了一首歌曲与个人的时代“命运交响曲”。许海涛的《成神——中国的毕加索世界的库淑兰》讲述了“剪花娘子”库淑兰的传奇人生,她是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中国女性。此外,莫伸报告文学《一号文件》写陕西“三农”问题,由该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黄土高天》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高鸿的《水无穷处——南浔笔记》获得了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作家娓娓道来南浔的历史文化与人物风俗,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书写了南浔的故事。
陕西儿童文学在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囊括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中国好书榜等全国重量级奖项。老一代儿童作家李凤杰、王宜振曾经分获第四、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近年来,叶广芩创作了《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耗子丫丫”三部曲,讲述主人公丫丫的童年趣事,呈现着老北京的生活风俗画卷。三部曲先后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2020年11月中国好书榜单等荣誉。《耗子大爷起晚了》获得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新一代青年作家周公度、吴梦川、王晓一、米梅、陈仓、张军、冯桂平、黄丽的儿童文学作品拿到诸多颇有分量的奖项。中宣部公布的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入选的9部图书名单中,周公度的《老土豆》、吴梦川的《一个人的骑行》两部作品入选,充分展现出陕西儿童文学创作青年一代的实力。
创造性发展
陕西网络文学和儿童文学近年发展态势良好,在陕西文学中颇为亮眼。陕西网络文学群体加入了陕西文学的创作队伍,为“文学陕军”注入了“青春力量”,使陕西文学更为多元化,符合青年人的审美趣味。2020年“陕西省网络作家协会” 成立,申大鹏(风圣大鹏)为首任协会主席。目前,陕西省活跃的网络作家约五千余人。截至2022年12月,陕西作协先后资助网络作家现实题材创作项目50余部(篇)。在“2017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多一半凭借作品《第五名发家》获得了半年榜“未完结作品”榜单的第一名。2018年,申大鹏(风圣大鹏)入选第三届“橙瓜网络文学奖”十二主神,获阿里文学星辰奖最受读者欢迎奖。其现实题材作品《山人行》获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参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大学生苏哲奇进山支教、帮助村民脱贫故事。申大鹏的《卧牛沟》书写了驻村第一书记马鸣山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奋斗故事,和关中老人《一脉承腔》同时获得第六届
同时,陕西文学在对地域传统文化的梳理与审视中,既彰显传统地域文化的魅力,又在不断地寻求着古今对话。穆涛作品《先前的风气》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该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见微知著,在以古论今中见观点。其文化散文集《中国历史的体温》《中国人的大局观》以相关史料为内容,从中寻找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探求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用时代精神反观文化与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陕西文学的题材逐渐多样化,从关注农村和过去生活的传统,转向了关注当下生活与科技发展。赵韦长篇纪实文学《国家至上》获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是他继《中国动力》之后,写就的另一部航天题材纪实文学作品,是航天几代人研制“大国重器”的一部奋斗史。阿莹书写航天题材的《长安》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获“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1)”特别推荐作品。
弋舟《出警》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初到警局,在日常出警当中接触到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故事。陈仓的散文集《月光不是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书中他回忆了自己故乡里的亲人,在时代的变迁中,在亲情乡情里,呈现出人世间的喜乐哀愁。阎安的《整理石头》荣获2014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论认为:“可视为他对人生与世界、民族血脉与人文理性思维脉络的整合与升华,像秦岭一般厚重,像八百里秦川那样浑阔而苍茫。”[5]
周瑄璞的《多湾》是关于一部女性的奋斗史,杜文娟的《红雪莲》是一部援藏题材的小说。“矿工诗人”陈年喜2016年获得首届“年度桂冠工人诗人”大奖,其《炸裂志》真实地倾诉了他从矿山生活到北京生存的体悟,书写了生命的疼痛和命运的抗争。在《陈年喜的诗》中,诗人写了童年和人生漂泊故事。
近年,陕西在报告文学方面成绩突出,尤其是人物传记。其中钟法权的《张富清传》、张艳茜的《路遥传》、邢小利的《陈忠实传》、孙见喜的《贾平凹传》四部人物传记影响力比较大。其中,钟法权的《张富清传》获得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这是一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英雄张富清的个人传记。邢小俊、陈雪萍《唱支山歌给党听》荣获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短篇奖,写出了一首歌曲与个人的时代“命运交响曲”。许海涛的《成神——中国的毕加索世界的库淑兰》讲述了“剪花娘子”库淑兰的传奇人生,她是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中国女性。此外,莫伸报告文学《一号文件》写陕西“三农”问题,由该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黄土高天》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高鸿的《水无穷处——南浔笔记》获得了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作家娓娓道来南浔的历史文化与人物风俗,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书写了南浔的故事。
陕西儿童文学在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囊括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中国好书榜等全国重量级奖项。老一代儿童作家李凤杰、王宜振曾经分获第四、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近年来,叶广芩创作了《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耗子丫丫”三部曲,讲述主人公丫丫的童年趣事,呈现着老北京的生活风俗画卷。三部曲先后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2020年11月中国好书榜单等荣誉。《耗子大爷起晚了》获得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新一代青年作家周公度、吴梦川、王晓一、米梅、陈仓、张军、冯桂平、黄丽的儿童文学作品拿到诸多颇有分量的奖项。中宣部公布的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入选的9部图书名单中,周公度的《老土豆》、吴梦川的《一个人的骑行》两部作品入选,充分展现出陕西儿童文学创作青年一代的实力。
创造性发展
陕西网络文学和儿童文学近年发展态势良好,在陕西文学中颇为亮眼。陕西网络文学群体加入了陕西文学的创作队伍,为“文学陕军”注入了“青春力量”,使陕西文学更为多元化,符合青年人的审美趣味。2020年“陕西省网络作家协会” 成立,申大鹏(风圣大鹏)为首任协会主席。目前,陕西省活跃的网络作家约五千余人。截至2022年12月,陕西作协先后资助网络作家现实题材创作项目50余部(篇)。在“2017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多一半凭借作品《第五名发家》获得了半年榜“未完结作品”榜单的第一名。2018年,申大鹏(风圣大鹏)入选第三届“橙瓜网络文学奖”十二主神,获阿里文学星辰奖最受读者欢迎奖。其现实题材作品《山人行》获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参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大学生苏哲奇进山支教、帮助村民脱贫故事。申大鹏的《卧牛沟》书写了驻村第一书记马鸣山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奋斗故事,和关中老人《一脉承腔》同时获得第六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