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度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YJWKT202304)
随着新媒体、新经济、新技术的日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联系、在教学中的价值、具体应用方法以及实施效果,提出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发展双赢共建。
艺术管理专业教育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是艺术、人文管理与经济、法律、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集艺术组织、艺术管理、艺术创作、鉴赏、美育、展示、沟通、科技、市场、经济等方面于一体,研究管理职能在艺术领域中产生的现象和活动规律的新型专业。[1]它不仅是艺术管理部门和组织及艺术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知识,更是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取向的引领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实基础。在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灵感,还能为艺术管理专业教学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促进艺术管理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本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具体应用方法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管理专业的意义与价值
(一)传承民族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这些文化基因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用专业技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基因。
(二)丰富艺术管理教学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元素丰富多彩,如京剧、昆曲、书法、绘画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为艺术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艺术形式和元素,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为未来的艺术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艺术管理专业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和创作理念对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