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10版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表1 直接体现“坚守理想”或“坚守信念”精神内涵统计表1 直接体现“坚守理想”或“坚守信念”精神内涵统计

表2 直接体现“家国”或“人民”精神内涵统计

卓绝的斗争,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成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老区精神、苏区精神、沂蒙精神、太行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都有创业精神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改天换地的兴国之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这一时期,“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都书写了艰苦创业壮美篇章。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翻天覆地的富国之业
  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勇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积淀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精神财富。[4]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广大特区干部在改革开放“试验田”上勇当“拓荒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惊天动地的强国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正在创造强国之业,谱写了新时代精神。[5]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干形成了以“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为内涵的“三牛”精神,塑造出了科学家精神,包括“自主创新”在内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和“弘扬创新精神”在内的企业家精神。
  百年党史对深化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安身立命的根本。[6]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至少有8个精神的内涵直接体现“坚守理想”或“坚守信念”。
  将党史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学生听党话、跟党走。面向未来,要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7]
  (二)厚植学生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当做自己的初心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至少有18个精神直接体现“家国”和“人民”,其中“人民”出现了9次、“群众”出现了6次、“祖国”出现了4次、“爱国”出现了3次。
  将党史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厚植青年学生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教育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面向未来,要教育青年学生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摆在首位,在人生奋斗中将“小我”融入“大我”。
  (三)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伟大转变,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8]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至少有20个精神的内涵中直接体现着“创新”和“创业”,“创新”出现了9次,“敢为人先”和“敢闯”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