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1版
陕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孔 薇 宋佳璐 袁泽明
    紫阳茶叶气象科技小院揭牌成立

  陕西县域科技创新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结合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既有特征,探讨和研究陕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陕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及启示,提出特有的陕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路径。

  “十四五”以来,我国加速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核心创新引擎。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1年颁布了《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描绘了陕西省在未来五年通过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路径与发展目标,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清晰指引和坚实支撑。陕西省科学科技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的《陕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指出,陕西省政府将通过策划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的“八大战略行动”等举措,全方位提升陕西省的综合科技创新实力,带动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但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与关键构成部分,其体量在整体经济结构中占据显著比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深远,不仅是经济稳步前行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展现与核心驱动力。基于此,县域科技创新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2024年《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指出,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县域经济内创新链条、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紧密交织与深度融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1]
  “十四五”期间,正是陕西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机遇,发挥科技创新对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的支撑作用,实现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2]因此,在新时期深入研究陕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对陕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区域范围内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含创新主体培养、创新人才吸引、创新环境优化、创新政策完善等方面的规划建设。[3]陕西省在科技的强力驱动下,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整合优质科技资源、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扶持并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力量,实施全面人才服务策略,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呈现出加速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后发优势日益彰显。
  从县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来看,陕西富平、蒲城、旬阳、山阳、白水等地已成功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安康建立了秦巴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标杆,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布局看,陕西构建了9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5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分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