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7版
科技赋能三秦沃野:陕西省科协“智”绘乡村振兴画卷
发展模式,在陕西省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科技小院168个,这些小院如同繁星般散布于陕西的广袤乡村,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几乎覆盖了陕西省的主要农业产业。在关中平原,科技小院专注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在陕北地区,针对红枣、苹果等特色林果业,以及羊、牛等畜牧养殖产业,设立了相应的科技小院;而在陕南,围绕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也纷纷建立起科技小院,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精准科技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已有25家科技小院被认定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这不仅是对陕西省科技小院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到陕西省科技小院的建设中,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榆林学院等。这些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科技小院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先进的科研成果。
  科技小院的蓬勃发展,为陕西省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活力,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它们扎根乡土,与农民紧密合作,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科学素养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案例集萃
  1、佛坪山茱萸科技小院:红色果实的产业蜕变
  佛坪县素有“中国山茱萸之乡”的美誉,山茱萸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然而,长期以来,佛坪山茱萸产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加工环节,当地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技术落后,主要以简单的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农户大多自行加工,缺乏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销售方面,市场渠道狭窄,品牌知名度低,山茱萸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
  佛坪山茱萸科技小院的成立,为这一产业带来了转机。科技小院的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山茱萸的药用价值和营养成分,成功开发出多种山茱萸精深加工产品。山茱萸口服液、山茱萸胶囊等保健品,以及山茱萸果脯、山茱萸酒等特色食品,丰富了山茱萸的产品种类,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青睐,为山茱萸产业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为了拓宽山茱萸的销售渠道,科技小院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借助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优势,将佛坪山茱萸产品推向全国市场。通过举办线上促销活动、直播带货等形式,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科技小院还协助当地打造山茱萸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了佛坪山茱萸的品牌影响力。
  在科技小院的帮助下,佛坪山茱萸产业逐渐实现了蜕变。从传统的粗放式种植和简单加工,向现代化、精细化的产业模式转变。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乡村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2、大荔冬枣特色农业气象科技小院:气象知识护航冬枣产业
  大荔县是著名的“中国冬枣之乡”,冬枣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气象条件对冬枣的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干旱、洪涝、低温、冰雹等气象灾害,往往会给冬枣种植带来巨大损失。为了提升冬枣产业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实现冬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大荔冬枣特色农业气象科技小院应运而生。
  科技小院将气象科技与冬枣种植紧密融合,开展了一系列精细化的气象观测与服务。在冬枣种植园区,安装了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气温、降水、光照、湿度等气象要素,为冬枣种植提供精准的气象数据支持。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科技小院为冬枣种植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方案。在花期,根据气象预报,合理调控果园的温湿度,促进冬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