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1版
新时代农村社会陈规陋习的冲破与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的自觉性研究
表1 昌吉市农村民风情况调查汇总表表1 昌吉市农村民风情况调查汇总表

实质上是对农村现存的陈规陋习和不良风俗的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农村法治建设。比如,通过在乡村开展普法活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村民知法懂法,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健康的法治观念,从而弘扬社会正气,有效保障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幸福。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德治建设。通过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提高农村群众道德水平,促成村民的道德自觉,有效弥补法律之治的不足,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总之,不断破除农村陈规陋习,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有利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为农村的德治、法治与自治创造良好环境,最终实现农村现代善治。
  (三)新时代冲破陈规陋习与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要求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要求。当前农村的不良风俗习惯是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阻碍,陈规陋习与繁文缛节,阻碍了农村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封建迷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公序良俗。新时代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不仅仅是一味地革除陈规陋俗,更重要的是通过区分风俗的好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不断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农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2],并激发其文化创造力,进一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重建乡土文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昌吉市农村社会陈规陋习的冲破与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的现状及问题
  (一)总体现状与问题
  自2017年昌吉州印发《自治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以来,昌吉市积极发挥党建高质量引领,创新农村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多样化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的自治功能,进一步抵制婚丧事“比阔气”“讲排场”、人情往来好面子、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俭办,绿色低碳等文明新风尚,引导农村群众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仪风俗等方面向现代文明迈进,不断提升农村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并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的自觉性,为实现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了解到目前昌吉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成效尚可,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总体向善、向好,农村民风总体满意度较高(如表1所示)。但因昌吉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民族文化习俗众多等特殊性,农村的一些陈规陋习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移风易俗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具体分析
  1、家风家教方面:老有所养基本实现,家庭和谐家风淳朴
  老有所养、家庭和谐是农村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体现。通过调查(表2),大多数的年轻人都非常重视老人的养老问题,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尽力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同老人一起生活,照顾其生活起居,即使不和老人住在一起,也经常电话联系,嘘寒问暖,老有所养基本实现。但也有极少部分人因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