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物联网:领跑者的“下半时”
创万物智联未来
物联网( InternetofThings,缩写:IOT)这个概念起源于19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提出,是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射频识别等技术,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与控制。随着射频识别等技术的成熟,韩国LG公司在2000年首推“联网冰箱”,尽管价格昂贵,但标志着物联网技术进入消费领域。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被全球认知。200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首次超过人类人口总数。
2009年,“感知中国”概念在无锡高新区提出,开启了中国物联网发展新纪元。这一年全国首个物联网感知层综合示范区在无锡落地,成为国家传感网创新试点城市。2010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关键技术,并纳入长期发展规划。2012年,中国启动物联网核心网络体系建设,物联网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2015年,“互联网+”的提出加速了中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2016年,物联网技术发展进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万物互联”目标,这是国家层面对物联网发展的加持。2020年之后,随着技术的普及推动了物联网在医疗、农业、基建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在飞速增长。与很多领域一样,中国物联网技术也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个别领域“领跑”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球50%以上。202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突破了3万亿,约占全球份额的30%,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应用市场之一。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202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4.5万亿。
在高校云集的陕西,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是伴随着整个领域国家政策的引导与科技、经济、招商环境的优化而起飞的。 2010年,陕西省开始依托高校和各个科研院所开始布局物联网技术研发;2012年,陕西省政府提出建设“关中物联网产业带” ;2013年,西安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交通、环保领域开始了物联网的初步运用。2016年,陕西重点推进了“工业物联网”与“能源物联网”,延长石油、陕煤集团等能源企业逐步开始引入了物联网管理体系。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依托自身优势,2020年成为国家级智慧农业试点区域。
2023年,西安成为除深圳市外全国最大的物联网通信模组及研发基地,并形成西安、宝鸡、汉中三个传感器产业聚集区。2025年年初,陕西成立了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在该领域的排名中,陕西省以航天军工与能源领域技术壁垒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行业产值达800亿元左右,预计2025年将超过900亿元。
目前陕西物联网创新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安高新区,这与2013年高新区布局了物联网产业基地有着极大的关系,当时吸引来了华为、中兴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随着高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与政策支持,加上产业链配套,吸引着物联网领域里陕西本土的各类民营企业入驻,现有公开数据及行业分析显示,陕西省物联网领域民营企业占比约70%,有些民营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物联网行业翘楚
上午9点,西安因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因联科技”)的总经理吕芳洲准时走进办公室。儒雅、瘦削身背电脑双肩包,标准IT人形象,与他低缓沉柔的声音非常匹配。解释起何谓物联网时,为了让这个概念更加具象化,他掏出了自己的手机。“这是我们的多终端应用助力智慧运维系统,手机是移动执行端。”他指着手机中显示的设备运行分析说道,“一旦现场有故障报警,我这就能看到具体详情。”手机端连接的是因联的决策端与管理端,决策端是指挥调度的大屏幕端,执行的是各个同类工厂的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而管理端是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脑
物联网( InternetofThings,缩写:IOT)这个概念起源于19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提出,是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射频识别等技术,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与控制。随着射频识别等技术的成熟,韩国LG公司在2000年首推“联网冰箱”,尽管价格昂贵,但标志着物联网技术进入消费领域。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被全球认知。200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首次超过人类人口总数。
2009年,“感知中国”概念在无锡高新区提出,开启了中国物联网发展新纪元。这一年全国首个物联网感知层综合示范区在无锡落地,成为国家传感网创新试点城市。2010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关键技术,并纳入长期发展规划。2012年,中国启动物联网核心网络体系建设,物联网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2015年,“互联网+”的提出加速了中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2016年,物联网技术发展进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万物互联”目标,这是国家层面对物联网发展的加持。2020年之后,随着技术的普及推动了物联网在医疗、农业、基建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在飞速增长。与很多领域一样,中国物联网技术也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个别领域“领跑”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球50%以上。202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突破了3万亿,约占全球份额的30%,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应用市场之一。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202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4.5万亿。
在高校云集的陕西,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是伴随着整个领域国家政策的引导与科技、经济、招商环境的优化而起飞的。 2010年,陕西省开始依托高校和各个科研院所开始布局物联网技术研发;2012年,陕西省政府提出建设“关中物联网产业带” ;2013年,西安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交通、环保领域开始了物联网的初步运用。2016年,陕西重点推进了“工业物联网”与“能源物联网”,延长石油、陕煤集团等能源企业逐步开始引入了物联网管理体系。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依托自身优势,2020年成为国家级智慧农业试点区域。
2023年,西安成为除深圳市外全国最大的物联网通信模组及研发基地,并形成西安、宝鸡、汉中三个传感器产业聚集区。2025年年初,陕西成立了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在该领域的排名中,陕西省以航天军工与能源领域技术壁垒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行业产值达800亿元左右,预计2025年将超过900亿元。
目前陕西物联网创新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安高新区,这与2013年高新区布局了物联网产业基地有着极大的关系,当时吸引来了华为、中兴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随着高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与政策支持,加上产业链配套,吸引着物联网领域里陕西本土的各类民营企业入驻,现有公开数据及行业分析显示,陕西省物联网领域民营企业占比约70%,有些民营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物联网行业翘楚
上午9点,西安因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因联科技”)的总经理吕芳洲准时走进办公室。儒雅、瘦削身背电脑双肩包,标准IT人形象,与他低缓沉柔的声音非常匹配。解释起何谓物联网时,为了让这个概念更加具象化,他掏出了自己的手机。“这是我们的多终端应用助力智慧运维系统,手机是移动执行端。”他指着手机中显示的设备运行分析说道,“一旦现场有故障报警,我这就能看到具体详情。”手机端连接的是因联的决策端与管理端,决策端是指挥调度的大屏幕端,执行的是各个同类工厂的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而管理端是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