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6版
数字经济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

的研发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剔除缺失值后,剩余样本量为4979个,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样本数据来自W ind数据库。
  从图3可以看到,2015-2022年我国国有企业在的创新能力要明显低于民营企业。自2019年之后,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是依然高于同期的国有企业。这反映了国有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即创新层次偏低和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国有企业技术研发领域中,技术应用占据主要位置,而技术转让、技术合作、辅助开发等则占据次要位置,技术应用创新整体水平不高,使得国有企业在关键技术创新攻克方面有着较大难度。一些国有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过分依赖高校与科研单位,过度看重短时间内带来的经济效益,对那些需要持久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则重视不足。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国有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核心技术不足,对能够发挥持久影响的关键技术缺乏有效控制权,这些都使得企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也是抑制国有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科研、合作以及应用等方面尚不具备完善的激励机制,已有的激励机制主要着眼于市场推广效果、企业经济效益。在激励对象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市场人员、生产人员,针对内部科技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形式,一般是以较高的固定收入以及补贴为主,辅以较少数量的奖金,这使得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
  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优势条件
  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地位,使其本身具有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所不具备的创新发展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前,技术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缺失则成为产业深化发展的瓶颈。技术创新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显著的外部性,尤其是在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创新投入越大,正外部性越强,风险也随之增加,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距也会加大。私有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常常表现出创新意愿不足,不会投入过多的创新成本。相比较之下,国有企业需要同时完成自身经济利益目标和国家战略目标,有时完成国家战略目标更为重要,因此能够克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足的难题。
  此外,国有企业通常拥有充足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能够承担更多的创新成本。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