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旅产业影响力路径研究

启东评弹《白蛇传》“赏中秋”
文化示范基地(园区)、75个市级文化示范基地(园区) 。(四)博物馆
南通拥有近代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发展至今已有规模不等的31座博物馆,被称为“博物馆之城”。南通已形成了以南通博物苑为核心的“环濠河博物馆群”游览路线。南通的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文旅之间都在不断融合,将博物馆独特且丰富的文化类旅游资源植入旅游产业,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另一张名片。
(五)红色旅游资源
南通红色底蕴深厚,以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为主体的红色资源数量众多,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资料陈列馆、南通革命纪念馆、抗大九分校纪念馆、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等。全市共有300多处红色资源,数量居全省第二,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9个,被列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77个。
南通文旅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我们感到南通文旅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依然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
(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城市形象提炼不够、表达不够
城市形象对于文旅产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南通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表达与展现尚显不足,其独特的城市形象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塑造。例如,南通拥有独特的江海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青墩文化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这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南通好玩”城市品牌形象打造过程中,城市特色元素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及展现。南通需要挖掘代表城市精神、凸显城市个性的特色元素,并将其融入城市品牌形象的设计和推广中,以便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二)南通文旅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顺,统筹规划不足
在统筹规划上,南通各县市区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市级层面的整体统筹与规划。这种分散式的发展模式导致文旅资源开发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在资源开发上,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指导,各县市往往只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视了整体效益。这不仅影响了南通文旅资源的整体效果,也削弱了南通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在这种各自为政的背景下,文旅资源的开发既缺乏整体性视野,也缺乏前瞻性战略布局,削弱了南通文旅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 三)南通文化与旅游产业逐步融合,但深度、广度还不够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缺乏系统性规划和布局,文化旅游项目多呈现出零散、碎片化的状态,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导致游客在游览南通时,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与体验南通的文化特色。在旅游商品方面,虽然蓝印花布、沈绣、南通板鹞风筝等非遗项目在全国有知名度,但旅游商品与文化产品之间的转化有限,未能形成规模影响和市场效应。红木、丝绸等工艺品交易市场仍各自分割,尚未形成品牌合力。启东评弹、海门山歌、海安腰鼓、吕四渔号等南通特色的民间音乐、舞蹈等,都是极具市场潜力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在旅游市场中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不够,还未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