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4版
融媒体视域下黑龙江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创新路径研究

革命传统教育戏曲快闪“刘胡兰”选段

的重要内容。有效传播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意义重大,可以有效推动黑龙江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融媒体打破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跨平台传播,促进信息传播更加高效便捷。依托融媒体平台,创新性地探讨黑龙江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路径,有利于加强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度交流,提升黑龙江红色文化在国内和国际传播领域的软实力[2]。
   黑龙江红色文化研究的必要性
 (一)黑龙江红色文化特色鲜明
  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近年来,众多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红色文化,以中国知网统计数据为例,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检索,总库中有42670条结果与红色文化研究有关。其中,中文学术论文占比最大,达到25087篇。以“黑龙江红色文化”为主题在结果中进行检索,只有129篇中文学术论文研究,占比仅仅达到1:0.005,深入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的特征和价值极其必要。佳木斯市32700平方公里, 43个民族,255万勤劳善良的佳木斯人承继了7000年的悠久历史,奏响时代乐章,憧憬美好生活。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义勇军在佳木斯市打响农民抗日第一枪。佳木斯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佳木斯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与开放北大荒的十万士兵和百万知青们一同传承北大荒文化、小延安文化、知青文化、抗联文化和赫哲民族文化。以佳木斯市为代表的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进一步深耕黑龙江红色文化,传承黑龙江红色文化基因是新时代龙江人的伟大使命。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党史学习和抗日史篇连载等活动进行黑龙江红色文化研究,让黑龙江红色文化教育融入生活情境,融入工作实践。
  (二)助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中华优秀文化经历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具有一定的文化输出和传播意义。中华优秀文化在输出和传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阻力。一方面,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严重影响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很多外来的西方文化冲击中华优秀文化,使中华优秀文化陷于破圈难、出圈难的困境。另一方面,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速度飞快,给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带来巨大挑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往往忽略了中华优秀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黑龙江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体现中国人民勤奋进取的民族品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黑龙江省多所高校开展以黑龙江红色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创新研究,如黑龙江大学开设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设有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