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中药材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路径研究

定西是甘肃省中药材重要原产地,也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与集散地
定西是甘肃省中药材重要原产地,也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与集散地。近年来,定西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主体、中药材企业内部人才体量不断扩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逐步构建起日益完善的中药材特色产业体系。然而调研发现,定西中药材企业普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管理不到位等现实问题,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增加人才供给,并引入ESG评价体系引导和规范企业,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前瞻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提出要因地制宜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因地制宜的发展要求使得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必须以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与特色产业为基础。甘肃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道地产区和中药材资源大省,已连续数年在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位居全国前列,中药材产业也是甘肃省重点发展的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之一[3]。作为甘肃省特色产业,中药材产业成为该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依托。其中,定西市不仅是甘肃中药材的重要原产地,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与集散地。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以及中药材产值都在甘肃省中占据首要地位。2023年,定西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207.31万亩,中医药全产业链产业规模425亿元;规模以上中医药企业完成产值29.3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