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仙女山林场: 在发展自然教育中践行林草保护

“森林之眼”瞭望塔
体制改革,参与了森林旅游发展,见证了武隆撤县设区给林场带来的变化… …说起仙女山林场1994年发展森林旅游的契机,她介绍道,与重庆夏天“火炉”的高温相比,仙女山气温凉爽、环境舒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高山避暑,这番情景倒逼了当地政府不断完善接待设施、想办法留住人,开发森林旅游顺势而为、大有可为。
仙女山林场始终坚守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职责不变,为林场向生态公益型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作任务由造林、采伐转变为森林抚育、封山育林、护林防火、发展森林旅游。目前,仙女山林场共计造林5000余亩,林场林地面积8.12万亩,森林蓄积量87.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38%,林草覆盖率达90%以上,昔日的荒坡也都全部变为青山,高出武隆区森林覆盖率6个百分点。林场的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包括红豆杉、湖北海棠、杜鹃、火棘等野生植物119科609种,以及红嘴相思鸟、长尾雉、红腹锦鸡、黄麂、刺猬等野生动物900余种。
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仙女山林场注重提升林草资源培育修复水平,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林草资源提升行动,累计实施造林更新、珍稀树种培育、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等7万余亩。同时,林场不断加强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成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全自动草原生态监测站、生物防火隔离带100公里,实现了仙女山森林防火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取得了连续50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近年来,仙女山林场依托气候环境优势、林地资源优势等做活“林文章”,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种植党参、辛夷、黄柏、杜仲、天麻等中药材,有力促进了仙女山林下经济发展。现在的仙女山已成为“开发一座山,富裕一方人”的典范,武隆也随着仙女山的成功开发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每年解决1000人直接就业,2万余人间接就业,带动相关产业收入30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互动体验”中的自然教育
通过森林防火哨卡检查,驾车驶入森林公园约几公里,“树顶漫步”的醒目标识出现在视野里,这是此次调研的第一站,也是仙女山林场“树顶漫步”自然教育综合开发营地(以下简称“树顶漫步”营地)所在地。
2019年,“树顶漫步”营地项目招商落户仙女山林场,营地占地面积350亩,总投资2亿元。营地规划建设严格遵循“无痕山林”理念,将占地比重降到最小。项目被联合国评为对人和环境“双友好”:充分尊重自然,不改变原始地形地貌,降低产品和施工对自然的扰动,所有的互动体验项目做到零排放;覆盖全群体,轮椅、婴儿车都可以全程通达营地每一处。营地中高41米的“森林之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