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1版
陕西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现实困境与纾解之道
文/郑亦飞
  
  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被培育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总量欠发达、供需不匹配、人才短缺、业态融合不紧密和空间分布不均是陕西省体育产业的主要困境;健全陕西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促进运动项目产业发展、加快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是较有效的纾解之道。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35年,体育产业将被培育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目标标志着体育产业首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中被赋予了战略性角色 。陕西省人民政府也发布了相关[1]实施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以促进陕西省体育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体育产业的壮大将为陕西省经济的转型提供坚实的支持。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扮演着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市场内外循环的关键角色。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体育产业以及消费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深入探讨科学发展体育产业,破解体育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畅通体育经济循环,为社会发展新阶段扩大就业,稳定经济增长,服务民生发挥应有之作用。
   陕西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经济总量欠发达,体育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体育产业的蓬勃兴起能够有效激发社会经济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同时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众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最终作用于体育产业。根据2023年发布的数据,陕西省11个地市中有且仅有省会城市西安经济总量破万亿,除榆林外其余各地市均在3000亿以下,甚至有7地市出现经济负增长情况,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中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受限于当前的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陕西省在2023年的体育场地建设上呈现出显著的供给缺口。全省体育场地面积共计9983.24万平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2.45%,人均享有的场地面积也为2.53平方米。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陕西省在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也直接关联到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整体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