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7版
低空经济赋能 城乡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及策略探究

  多地试点无人机配送服务

识别系统等先进技术的无人机平台,能够实现城乡治理关键数据要素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采集。这些数据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以飞行管理安全为核心的低空运行与监管服务平台。该平台可实现道路交通管养、公安警情处置、综合执法巡查、环保监测、重点文物保护巡查等多领域的安全预警、快速出警和精准处置,开辟出“空地一体”的低空+城市(乡村)治理创新路径。
  (一)建立低空基础设施体系
  低空经济在城乡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离不开低空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与完善。作为支撑无人机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要素,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涵盖通信网络、导航定位、起降场地、能源补给以及设备与技术配备等多个核心系统,共同构建起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体系。
  1、低空通信网络
  在低空通信网络建设方面, 4G、5G通信基站的广泛布局以及专用低空通信链路的搭建不可或缺。这些基础设施可以有力地保障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间数据的实时稳定传输,有效防止信号中断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无人机在远程操控和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通信可靠性。
  2、导航定位系统
  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则强调“高精度、全场景”的技术特征。一方面,通过部署地基增强系统( GBAS)和星基增强系统(SBAS),结合差分定位技术,将无人机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另一方面,针对城市峡谷、室内等GNSS信号受限环境,构建基于视觉标识、 UW B超宽带、惯性导航等多源融合的辅助定位系统,实现全场景无缝定位覆盖。这种“主辅结合”的导航定位体系,可显著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飞行控制精度和安全性。
  3、无人机起降场地
  起降场地的规划与建设遵循“分级分类、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消费级无人机,可在城市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设置标准化起降点,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对于工业级无人机,则需建设专业化起降场站,包括固定翼无人机跑道、多旋翼无人机停机坪等基础设施,并配备相应的空管系统和气象监测设备。特别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还需构建分布式起降网络,实现区域全覆盖。
  4、能源补给站点
  能源补给站点建设突出“多元化、智能化”特点。根据无人机动力类型,建设包括充电桩、换电站、氢燃料加注站等在内的综合能源补给网络。同时,引入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无人机能源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提高能源补给效率。此外,探索无线充电、太阳能充电等新型能源补给方式,为无人机提供更加便捷的续航支持。
  5、设备与技术配备
  为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低空基础设施还需配备先进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