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文化交流现状研究

哈萨克斯坦歌舞在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上演
与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交流,融合双方文化元素,有助于激发创新,了解自身文化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加深民众情谊,推动多领域友好发展。
(一)促进文化认同,维护边疆安全
心理学将文化认同定义为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其核心在于个体对文化作出心理反应。 文化认同是维护[4]边疆和谐稳定的关键核心,更是推动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文化交流的重要动力。在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在文化层面交流更加频繁。如分布在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古代岩画,这些岩画记录着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场景,是双方追溯历史文化根源的重要线索。联合研究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让彼此在文化寻根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不仅强化了双方对历史文化联系的认知,也为新疆地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使其在面对外部干扰时,能凭借坚实的文化根基坚守自身的发展道路。
(二)增强人文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人文交流、民间交往的核心支柱,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五通”之一。近年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达成多项合作共识,签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 、哈萨克斯坦也与中国新疆共同签署旅游合作备忘录等文件,举行了中国(新疆、香港)- 哈萨克斯坦交流会、旅游推介暨旅行商洽谈会、第二届中哈经贸合作论坛暨人才交流会等活动,这些务实举措不仅为双边交流合作注入强大动力,还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互动,使双方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需求、优势与文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友好关系。如今,哈萨克斯坦的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走进新疆各大城市,让新疆民众得以领略独特的中亚风情;而中国的书法、戏曲、剪纸等文化瑰宝同样在哈萨克斯坦收获众多粉丝,这些文化交流成果进一步为民心相通筑牢根基,形成良性循环,持续推动着双方友好关系稳步前行。
(三)提升文化自信,彰显文化价值
季羡林先生曾有论断: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近年来,随着“文化润疆”的深入实施,克[5]孜尔石窟、高昌故城、楼兰古城遗址、交河故城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麦西热甫》与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皆被联合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