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赋能红色文化 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创新— —基于政策导向与实践案例的分析

咸阳首部红色题材微短剧《凤凰台密电1947》
(一)国家战略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定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旨在凝聚价值共识、提升公民素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标志着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和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红色旅游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要求“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红色文化被赋予了“铸魂育人、产业赋能”的双重使命。陕西省将红色文化传播纳入《乡村振兴文化赋能行动计划》,并规定每个行政村必须建立“红色文化微阵地”。通过微短剧等创新形式,生动地讲述本土革命故事,使红色基因成为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挑战与政策回应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2024年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党员总数9918.5万名,35岁以下党员人数2360.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3.8% ,青年党员断层现象较为明显 。[2]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修订版特别强调了“创新党员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并要求“针对青年党员的特性,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广电办发〔2025〕1号),明确2025年将深入组织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持续推进“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启动“跟着微短剧学经典”“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微短剧里看非遗”等创作计划,细分领域,推出300部左右具有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的重点微短剧,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质微短剧。微短剧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具有碎片化易传播等特征,改变了以往传统党课的古板形式,赋予党课学习新方式,有效传播了党课内容,解决了农村党员集中学习的难题等问题。例如,陕西省咸阳市高度重视影视作品在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影视+文旅”产业融合新赛道,推出的红色主题微短剧《凤凰台密电1947》网络播放量已突破1000万。浙江省嘉兴市采取的“红色微短剧+网格化管理”的创新模式,将红色故事融入社区治理之中,通过网格员向居民推送红色微短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了居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手段,正逐步成为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现实挑战的有效策略。
( 三)数字技术赋能政策落地的创新路径
《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微短剧等新兴数字艺术形态提供了政策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