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0版
数字技术驱动西部地区 文旅消费升级的实现路径研究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美食文化季活动在荣昌区夏布小镇开幕

  动、教育实践、健康养生等复合消费场景,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需求,吸引更多游客进行消费。
  树立“全域皆景、四季可游”的文旅发展理念。在城市,盘活文化场馆、休闲区域、体育场所、创意园区及商业设施等资源,将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方式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在农村,开发古村落建筑、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农事体验等资源,将乡村的日常农耕场景与民俗活动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
  (三)强化文旅品牌建设,增强文旅消费吸引力
  西部地区要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破解同质化困境。通过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估体系,筛选出具有文化代表性、市场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形成“一城一策”的文旅产品开发方案。同时,构建科技赋能的体验场景,通过手机App、虚拟现实等技术,将静态展示转为动态叙事,将观光游览升级为参与创造,借助智慧导览系统将单一景点串联为文化廊道。
  结合当地独特的文旅遗产、民风民俗、名人名居、老字号品牌等“在地知识”性资源,借助数字科技将其概念化、符号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IP。开发非遗动态展示、数字互动体验、云端漫游、数字文创等项目,突破线下文旅消费的时空限制。例如,以巴渝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等为依托,运用数字技术展现独特的场景设计与故事线,增加互动体验,形成“一景一IP、一域一特色”的文旅产业新格局,提升文旅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为扩大文旅IP影响力,提升文旅消费水平,可跨区域建立特色文旅产品,整合区域内各地旅游资源,开发串联式体验路线。如重庆联合四川打造“巴蜀文旅走廊”,将重庆、四川的各个景点进行串联运行。在数字技术支撑下还可线上虚拟体验跨区域文旅产品,以提升西部文旅品牌的整体辨识度与市场吸引力。
  ( 四)培育数字文旅人才,培育文旅消费创新动能
  在本土人才培养上,联合西部高校与职业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并与携程、美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既懂地方文化又掌握数字工具的“在地化”人才。关注“新农人”“非遗传承人”等本土人才培育,构建东西部人才协作网络,通过现场教学、短视频直播教学、远程实训平台等方式降低乡村从业者数字技能学习门槛,提升从业人员基础数字素养。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等,鼓励人才投身西部地区数字文旅事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统计,2025(3):4-21.
  [2]邹蕴涵.文旅消费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政策引领支持助推扩围提质——当前我国文旅消费发展特征分析及展望[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5(2):12-18.
  [3]谢朝武,朱海,章坤.数字能力对中国省域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2013-2022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3):281-294.
  [4]唐承财,梅江海,上官令仪,等.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国内外数字文旅研究评述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24(10):1894-1912.
  [5]贾春霞.2024年新疆旅游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N].新疆日报(汉),2025-02-10(03).
  [6]任丽.陕西实施“金字招牌”锻造等六大行动[N].中国旅游报,2025-01-17(02).
  作者简介
  苏日娜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