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创新与实践”(项目合同号:YJ19006)研究成果
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导下,高校宏观层面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基础硬件逐步完善,各类信息系统纷纷上线,[1]大幅度提升了管理运行效率,然而在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孤岛、数据利用率不高、专业人才缺乏、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
本文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工作为目标,对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进行梳理分析,并浅析其发展趋势及促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推动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持续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益凸显,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2]在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这一过程中,作为整个校园框架中的核心部门,高校办公室发挥着基石与桥梁作用,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也展现出高校自身信息化水平。只有勇立潮头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切实用好用活新兴技术,充分利用和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才能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这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大在科学技术硬件、软件、队伍建设、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地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需求,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地发挥功效,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决策科学性。
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建设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起步的校园网建设,打下了高校迈入信息化的硬件基础;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高校信息化建设逐步进入数字校园阶段,各类应用系统纷纷上线,建立起了门户网站、计算机中心,单机或局域网范围内的MIS系统;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开始探索实践,更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在这个阶段,高校纷纷建立了信息化中心、数字化校园网络、数字门户平台,综合业务平台、中央认证系统等;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2021年12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全面梳理了高校信息化总体发展现状、建设成效和主要问题,指出高校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构建了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融合发展的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夯实。
现阶段,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制《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重要的规划和政策文件,鼓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支持信息化教育装备制造、教育软件工具研发、数字教材及资源开发、平台运营服务等供应链健康发展,必将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成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指出,在其调研的1171所高校中,管理信息系统已在高校校务管理的核心领域实现了全面覆盖,为教学、科研、学生等其他关键业务提供有力支撑。[3][4]毫无疑问,这是高等学校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如今,管理信息化早已不单单是将文件资料上传至系统,或是单纯实现“无纸化办公”这样简单,已从简单的数据电子化集纳转变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综合运用的新阶段。
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实意义
高校办公室主要负责大型活动和会议的综合协调、“三公”管理、人员管理、行政审批、印鉴管理、公文流转、信息报送、信息发布、档案管理、信息统计等工作,内容涵盖学校党委和行政日常工作的诸多方面,是高校综合业务协调的主要部门和行政工作运转的枢纽,办公室行政事务工作效率对学校整体行政工作效能起决定性作用。
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导下,高校宏观层面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基础硬件逐步完善,各类信息系统纷纷上线,[1]大幅度提升了管理运行效率,然而在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孤岛、数据利用率不高、专业人才缺乏、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
本文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工作为目标,对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进行梳理分析,并浅析其发展趋势及促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推动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持续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益凸显,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2]在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这一过程中,作为整个校园框架中的核心部门,高校办公室发挥着基石与桥梁作用,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也展现出高校自身信息化水平。只有勇立潮头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切实用好用活新兴技术,充分利用和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才能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这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大在科学技术硬件、软件、队伍建设、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地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需求,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地发挥功效,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决策科学性。
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建设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起步的校园网建设,打下了高校迈入信息化的硬件基础;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高校信息化建设逐步进入数字校园阶段,各类应用系统纷纷上线,建立起了门户网站、计算机中心,单机或局域网范围内的MIS系统;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开始探索实践,更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在这个阶段,高校纷纷建立了信息化中心、数字化校园网络、数字门户平台,综合业务平台、中央认证系统等;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2021年12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全面梳理了高校信息化总体发展现状、建设成效和主要问题,指出高校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构建了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融合发展的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夯实。
现阶段,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制《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重要的规划和政策文件,鼓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支持信息化教育装备制造、教育软件工具研发、数字教材及资源开发、平台运营服务等供应链健康发展,必将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成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指出,在其调研的1171所高校中,管理信息系统已在高校校务管理的核心领域实现了全面覆盖,为教学、科研、学生等其他关键业务提供有力支撑。[3][4]毫无疑问,这是高等学校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如今,管理信息化早已不单单是将文件资料上传至系统,或是单纯实现“无纸化办公”这样简单,已从简单的数据电子化集纳转变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综合运用的新阶段。
高校办公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实意义
高校办公室主要负责大型活动和会议的综合协调、“三公”管理、人员管理、行政审批、印鉴管理、公文流转、信息报送、信息发布、档案管理、信息统计等工作,内容涵盖学校党委和行政日常工作的诸多方面,是高校综合业务协调的主要部门和行政工作运转的枢纽,办公室行政事务工作效率对学校整体行政工作效能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