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博物馆:中国第一座民歌博物馆
乔建中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陕北民歌博物馆正式开放四年间,严格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和要求,成为一座向公众开放,进行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通过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与陕北民歌有关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让普通大众非常近距离地接触到这门民间艺术,并能融入到陕北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了陕北民间音乐传承发展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在陕北民歌专业性收藏和教育方面为大众提供了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等多种体验。
榆林城区的东边到东北边一带地势较高,城墙之外被当地人习惯称为“东沙”或“红山”,榆林师范学院、榆林中学都曾经汇集于此。近年来,随着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张季鸾纪念馆、季鸾公园相继建成,东沙一带昔日的文化气息又开始重新聚集。
2018年5月23日,在金沙路与红山路十字东北角,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的陕北民歌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在陕北地区祖祖辈辈传唱的陕北民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一位老音乐人的梦想
82岁的乔建中教授记忆力惊人,许是与他一生所经历和长年还在教学一线有关。追忆往事,他能对当年参加的各种学术活动细节以及诸多国内音乐历史相关的事件、人物、典籍一一细数出来。
2001年,乔建中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的职位上退休,后来相继担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名誉会长、香港中乐团顾问等职。而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还被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特聘为教授。从2018年5月起,他又兼任了榆林市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的终身名誉馆长。
很多人好奇一个问题,像乔建中这样一位殿堂级别的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怎么会屈就接受一个市区级博物馆名誉馆长的职位?
乔建中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1950年代他从榆林考入西安音乐附中,后北上京城读本科,毕业后留京工作。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就接手了《中国民歌集成》的编撰工作。1985年,他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担任所长。
这样看,他的人生轨迹与榆林与陕北民歌博物馆的交集线条就出现了。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乔建中的心中一直深藏有一个关于音乐博物馆的梦想。
一提起陕北民歌博物馆,乔建中的话题直接就引到了他曾经被夭折的音乐博物馆梦想。“1990年代我们音乐研究所曾经筹备成立一个音乐博物馆。当时我们所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2000多件中国各民族的乐器,收藏有7000多小时的音响、音频资料,还有15万册音乐理论书籍,上万张唱片等等相关的能代表中国音乐发展进程的藏品。单就我们所自己的积累,完全就有可以支撑起一个中国音乐博物馆的基础。”提起往事,乔建中不断地感喟:“当时各个部委坐在一起进行的可行性讨论会都已经都通过,可惜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我2001年退休时都没能建起来。”他叹息道:“后来就不了了之啊,这个事就成了存在我心里最大的遗憾。”
退休后的一段时间里,乔建中游历了世界很多著名的音乐博物馆。他发现,从英国到瑞士,从法国到意大利,再到俄罗斯,有些国家甚至有两到三家国家级音乐博物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这么丰富的本土民族音乐,影响了全世界,却没有能建起一座专门的国家音乐博物馆!”
对乔建中来说,建设一个专业的音乐博物馆,是一个
陕北民歌博物馆正式开放四年间,严格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和要求,成为一座向公众开放,进行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通过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与陕北民歌有关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让普通大众非常近距离地接触到这门民间艺术,并能融入到陕北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了陕北民间音乐传承发展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在陕北民歌专业性收藏和教育方面为大众提供了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等多种体验。
榆林城区的东边到东北边一带地势较高,城墙之外被当地人习惯称为“东沙”或“红山”,榆林师范学院、榆林中学都曾经汇集于此。近年来,随着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张季鸾纪念馆、季鸾公园相继建成,东沙一带昔日的文化气息又开始重新聚集。
2018年5月23日,在金沙路与红山路十字东北角,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的陕北民歌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在陕北地区祖祖辈辈传唱的陕北民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一位老音乐人的梦想
82岁的乔建中教授记忆力惊人,许是与他一生所经历和长年还在教学一线有关。追忆往事,他能对当年参加的各种学术活动细节以及诸多国内音乐历史相关的事件、人物、典籍一一细数出来。
2001年,乔建中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的职位上退休,后来相继担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名誉会长、香港中乐团顾问等职。而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还被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特聘为教授。从2018年5月起,他又兼任了榆林市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的终身名誉馆长。
很多人好奇一个问题,像乔建中这样一位殿堂级别的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怎么会屈就接受一个市区级博物馆名誉馆长的职位?
乔建中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1950年代他从榆林考入西安音乐附中,后北上京城读本科,毕业后留京工作。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就接手了《中国民歌集成》的编撰工作。1985年,他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担任所长。
这样看,他的人生轨迹与榆林与陕北民歌博物馆的交集线条就出现了。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乔建中的心中一直深藏有一个关于音乐博物馆的梦想。
一提起陕北民歌博物馆,乔建中的话题直接就引到了他曾经被夭折的音乐博物馆梦想。“1990年代我们音乐研究所曾经筹备成立一个音乐博物馆。当时我们所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2000多件中国各民族的乐器,收藏有7000多小时的音响、音频资料,还有15万册音乐理论书籍,上万张唱片等等相关的能代表中国音乐发展进程的藏品。单就我们所自己的积累,完全就有可以支撑起一个中国音乐博物馆的基础。”提起往事,乔建中不断地感喟:“当时各个部委坐在一起进行的可行性讨论会都已经都通过,可惜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我2001年退休时都没能建起来。”他叹息道:“后来就不了了之啊,这个事就成了存在我心里最大的遗憾。”
退休后的一段时间里,乔建中游历了世界很多著名的音乐博物馆。他发现,从英国到瑞士,从法国到意大利,再到俄罗斯,有些国家甚至有两到三家国家级音乐博物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这么丰富的本土民族音乐,影响了全世界,却没有能建起一座专门的国家音乐博物馆!”
对乔建中来说,建设一个专业的音乐博物馆,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