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2版
试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路径
各类需求,采用数据分析、理论分析、经验分析的方式,对需求做进一步精细化分类,从而助力城市公共服务结构性变革,在精准服务和主动服务方面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
  3、城市治理的便民化需要通过智慧治理实现
  凭借云平台拓宽民众事务办理渠道、咨询路径和社会化参与范围,通过政务对话形成智慧政务,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治理格局的形成,使城市治理更加便民化。
  “政务对话”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并不仅仅是要发展信息技术,或者让极简审批在产业园区落地这么简单,要实现政务服务的现代化,不但要具备可以强势渗透到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这种基础性技术条件,还要推动“放管服”改革、包容审慎监管、政务环境改善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从而实现“政务为民”的初衷。云平台发展的方向是线上线下共同推进,届时,其作用不再仅仅是迅速行使审批权,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务对话形成智慧政务,将群众的需求在“云端”聚集,形成一个虚拟的政策研究中心,通过政务大数据进阶从而实现智慧政务。这意味着政务云能对现有不完善的程序作进一步优化,对合理的新需求通过制度创新予以解决,将切实为群众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善于创新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
  城市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创新,如果领导干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创新,城市治理现代化变革就可能不成功,领导干部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城市治理的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不断得到优化,城市治理变革才能更加符合群众的需求。
  1、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创新管理手段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城市治理要摒弃成为全能政府治理,应想方设法提高社会自我约束力以实现良性运行。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在职能分配上,应合理安排行政职能,避免职责交叉、重复、脱节,要实现扁平化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应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处理不协调的状况,强调执行主体的主动性,分阶段及时总结,必要时调整策略。
  城市治理正向着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发展,其治理决策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一项重大措施的出台,必须具有科学性、广泛性、民主性的出台程序,超前预测和布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决策仅依靠领导干部制定,可能保证了实施的可行性,但难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因此,还需要依靠政府部门以外的咨询机构,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作用,保证研究的独立性、充分性、科学性。
  2、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创新管理模式
  西方国家在二战以后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大规模建设福利社会,政府成为万能政府,这种管理模式造成了“政府失灵”的局面。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后,西方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尝试了重新确立政府与市场、社会、民众之间的关系,试图以此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众至上和市场化取向,体现了一种超政治性,不可否认,这种政府的再造有其必要性,但是,公共管理不能作为直接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而应加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并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中国传统政治中的臣民文化对现代公民的影响较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的主体意识。
  通过政府的持续努力,群众的主体意识、现代政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不能仅仅满足于群众主体意识和政治意识的提升,还需要实现群众政治参与的现代化、民意表达的现代化、知情权的现代化、监督行政行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应使群众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要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城市治理之中。
  3、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创新管理理念
  马克思认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3]换言之,执政党存在的基础应当是服务于人民,执政党只有加强服务能力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领导干部作为城市治理政策的执行者,要摒弃官本位意识,改变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就是管制的想法,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服务意识,坚决依法行政而不是依人行政,树立有限政府的治理思想,把全局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置于首要位置。
  创新管理理念需要从服务对象和自身入手,推进“只管不治”变革为“共建共享共治”,一方面需要与群众平等交流,了解群众的需求,增强群众对政府的认同;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素养培训,提高其服务群众的本领,才能使各项治理政策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德]贡塔·托依布纳.魔阵·剥削·异化——托依布纳法律社会学文集[M].泮伟江,高鸿钧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谭冰霖.环境规制的反身法路向[J].中外法学,2016(06):1512-1535.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刘植靖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城乡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