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充市河长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河长制的实施给南充带来了水清岸绿
河长制作为一种地方政府首创的新生治水制度,因其成效显著,得以推广至全国。本文选择区域内河流众多的四川省南充市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其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河长制的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2016年,由无锡市政府首创的新生治水制度——河长制被推广至全国。时过五年,实践证明,河长制无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创举,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治水模式,变“九龙治水”为“河长治水”,是水环境治理的一剂良药。从国家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可以看出,2016年在全国地表水监测的1940个水质断面中,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4%、37.5%、27.9%、16.8%、6.9%和8.6%,[1]到2020年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变为7.3%、47%、29.2%、13.6%、2.4%和0.6%,[2]不难看出,自全国河长制推行以来,Ⅰ-Ⅲ类水质断面已总体上升15.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下降8个百分点,河道水质和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河长制实施以来,虽然结果向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选择区域内河流众多的南充市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其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河长制的实践探索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南充市河长制实施情况
南充市位于四川东北部以及嘉陵江中游,境内河流众多,市级主要河流达27条,全市流域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55条。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2017年率先在四川实行河长制,在全国首创“记者河长”,先后颁布了《南充市贯穿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南充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运行规则》等文件,出台河长制会议制度、联络员单位工作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等九项制度,创新开展水环境治理“二十项专项行动”,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等,不断夯实河长制的制度建设和基石。截至目前,南充市已分别落实市、县、乡、村河长29名、172名、667名、4003名,落实“民间河长”290名、“河道警长”389名、“记者河长”11名、“检察长河长”22名、“小河长”(由小学生担任)22名,市、县、乡三级河长已开展巡河检查达134205次,发现问题31179个,整改完成31171个,问题整改率达99.9%。
南充市河长制实施成效及问题分析
(一)南充市河长制实施成效
南充市实施河长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落实清河、护岸、净水、护水“四项行动”,统筹开展“20项专项行动”,全方位、全域化加大水环境治理保护力度与专项整治力度,以“一江两河一湖”,(嘉陵江、流江河、西充河、升钟湖)为重点,拆除和取缔547家非法码头,112处砂石码头,推进813艘渔船退捕上岸,修复江河岸线40公里,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1051个,主城区凤垭河、圣子河、荆溪河等三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全市建成县级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1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55.6万吨,10个工业园区建成工业污水处理设施1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12.7万吨。
同时,南充市的各级河湖逐渐配备河道巡视员和保
河长制作为一种地方政府首创的新生治水制度,因其成效显著,得以推广至全国。本文选择区域内河流众多的四川省南充市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其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河长制的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2016年,由无锡市政府首创的新生治水制度——河长制被推广至全国。时过五年,实践证明,河长制无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创举,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治水模式,变“九龙治水”为“河长治水”,是水环境治理的一剂良药。从国家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可以看出,2016年在全国地表水监测的1940个水质断面中,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4%、37.5%、27.9%、16.8%、6.9%和8.6%,[1]到2020年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变为7.3%、47%、29.2%、13.6%、2.4%和0.6%,[2]不难看出,自全国河长制推行以来,Ⅰ-Ⅲ类水质断面已总体上升15.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下降8个百分点,河道水质和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河长制实施以来,虽然结果向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选择区域内河流众多的南充市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其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河长制的实践探索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南充市河长制实施情况
南充市位于四川东北部以及嘉陵江中游,境内河流众多,市级主要河流达27条,全市流域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55条。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2017年率先在四川实行河长制,在全国首创“记者河长”,先后颁布了《南充市贯穿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南充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运行规则》等文件,出台河长制会议制度、联络员单位工作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等九项制度,创新开展水环境治理“二十项专项行动”,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等,不断夯实河长制的制度建设和基石。截至目前,南充市已分别落实市、县、乡、村河长29名、172名、667名、4003名,落实“民间河长”290名、“河道警长”389名、“记者河长”11名、“检察长河长”22名、“小河长”(由小学生担任)22名,市、县、乡三级河长已开展巡河检查达134205次,发现问题31179个,整改完成31171个,问题整改率达99.9%。
南充市河长制实施成效及问题分析
(一)南充市河长制实施成效
南充市实施河长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落实清河、护岸、净水、护水“四项行动”,统筹开展“20项专项行动”,全方位、全域化加大水环境治理保护力度与专项整治力度,以“一江两河一湖”,(嘉陵江、流江河、西充河、升钟湖)为重点,拆除和取缔547家非法码头,112处砂石码头,推进813艘渔船退捕上岸,修复江河岸线40公里,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1051个,主城区凤垭河、圣子河、荆溪河等三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全市建成县级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1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55.6万吨,10个工业园区建成工业污水处理设施1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12.7万吨。
同时,南充市的各级河湖逐渐配备河道巡视员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