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5版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之反思 ◎王 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22年青年课题(22QN16)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哲学界掀起了以教科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体系改革研究的热潮,引发了关于主体性问题和“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阐发了时代化进程中人类主体性的重要意义和实践的真理性。关于这两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做了全面系统且明确的充分论述,告诫我们“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应时时聆听时代的声音;鼓励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处理好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及创新问题;提醒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实践是人类生活的本质属性,理论是对实践的反思,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理论才可称之为“真理”,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又是对真理的尝试性显现,二者紧密相连、一体两面。可是,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往往会人为制造矛盾,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主题明确,思想深邃,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其中特别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源于实践归于实践,理论创新要以实践为土壤,实践在变理论亦要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就是对我党百年奋斗实践重大成就的经验总结,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决议》中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所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完整体现了实践的真理性、理论的指导性和人类的主体性,完美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及创新的重要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次要做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其中最重要的是站稳人民立场,集中人民智慧,坚定“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融合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内容丰富,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对中国宗教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国家政府部门的宗教工作以及信教群众的思想引导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做好宗教工作首先要形成符合中国社会实际和发展大计的科学的正确的宗教理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