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5版
坚持三大原则 实施三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
◎张 鹤 徐小琳
◎2022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022P225)阶段性成果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独立章节进行谋划部署,使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习近平总书记对“三个第一”原则、三大战略的重要论述,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科教融合的实践安排。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紧跟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三大原则,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行动方案和实践思路。
  坚持三大原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大原则,需要厘清科技、人才与创新三者的逻辑关系。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要素可持续供给的保障,是源源不断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基础,是激活创新元素,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条件。同时,高水平的科技发展体系、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又能极大激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3]三者相对独立,却又互融互通,共同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科学论点是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概括了当代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而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创造性的发展,也是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4]科学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质和量。一方面,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教学改革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的兴起与发展不断重塑教育教学形态,使得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评价呈现新的发展样态,也使得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发生深刻变革。[5]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科技是强国之路,是彰显教育水平的重要参照。因此,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需要明确科技与教育作用与反作用的逻辑关系,充分利用科技优势服务教育发展,以培养人才服务经济发展,进而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二)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原则
  人才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高层次人才能够加快知识传递,成为教育发展的加速度。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6]创新型人才能够以自身创新能力提升,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渐从人口大国向建设人才大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持续推进。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培养一批具备理论创新与实践技能高科技创新人才。教育是人才发展、培养、评价的重要方式。推进人才建设工作,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完善。由此,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逐步构建起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以人民为中心,要培养和彰显人才资源优势,为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原则
  创新摆在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位,是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尽管我国科教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着区域、校际、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且受变革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教育仍存在教育模式单一、教育创新不足等问题。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教育变革必须靠创新。教育创新有助于教育发展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教育方法的创新能够指引教育实践与行动,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创新性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必须要以创新驱动教育发展,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增添活力。
  坚持三大战略,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
  科教兴国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是密切相关的,科教兴国在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教兴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7]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需要科技与创新的改革与推动,因此三者相辅相成,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战略部署与方案。
  (一)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要求,能够为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科教兴国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教育为本,教育为科技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教育培养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者,创造性发展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8]科技兴国战略应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