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三个维度
客观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把各个领域中的优秀骨干发展为党员,以壮大党的组织队伍。对此,我们认为基层党组织可以实行“双向培养”工作机制,把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社会骨干发展为共产党员,把共产党员培养成各条工作战线中的骨干人才。总之,实行这一工作机制的目的在于推动基层党员在团结带领师生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 
  突出功能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执行政治路线的重要载体,其功能由具体时空下的社会环境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基层党组织的功能由原来的偏管理转向现在的重治理,不断突出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取向。当前,在社会治理成为基层建设主要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需要进行自我功能调整,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的建设,引导基层群众有序参与政治,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基层社会事业发展
  党的领导贯穿于治国理政之中,体现在事业发展之中。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中,如何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之中,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发展优势,是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实,这一课题对于贯彻路线方针最前沿、联系人民群众最前端的基层党组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是因为,基层党组织处于党的组织体系的前沿地带,面对的是大量的事务工作和服务工作,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形象的评价。[5]因此,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通过组织动员群众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才是检验其基层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准。为此,广大基层党组织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最终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基层治理的建设目标。
  (二)引导政治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党最大的优势主要是可以将基层群众的意愿诉求加以综合,反馈给政府机构,最终变为公共政策,以此来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人们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充实,政治参与的意识逐渐增强,表达自身意愿的诉求日益明显。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在为社会提供利益表达渠道的同时,也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能否有效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及时反馈利益诉求,关系着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6]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引领广大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的具体途径,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
  (三)整合群众利益,保障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利益整合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也是其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分化、博弈和冲突。[7]因而,能否有效整合群众利益,把社会一切积极力量集合起来,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就成为考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现实课题。在此背景下,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协调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以社会公正为准绳来整合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最终形成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共同体。具体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理念,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社会治理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向社会表明自身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
  参考文献
  [1]胡小君.党建科学化视角下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变迁与趋势[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191-196.
  [2]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当代党员,2018(19):4-11.
  [3]刘宗洪,韩洋.组织覆盖与工作有效:基层党建创新的对策思考——基于上海基层党建状况的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6):4-9.
  [4]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Z/OL].(2018-05-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1805/t20180524_337021.html.
  [5]高新民.论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转换[J].理论学刊,2003(4):77-79.
  [6]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关于基层党组织引导广大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调研报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1):39-46.
  [7]桑玉成.论利益分化条件下的利益协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个视角[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3):10-14.
  作者简介
  史坤坤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执政党建设
  眭国荣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