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和县甲子山村乡村振兴成果、存在问题及对策
植业和养殖业。
1、本村基本情况
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5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3户,低保兜底户5户。致贫原因:缺技术致贫13户,缺资金致贫12户,因残致贫7户,缺劳力致贫4户,因病致贫2户。
2018年脱贫16户,2019年脱贫22户。38户贫困户均有脱贫产业,其中养殖18户,农用车运输服务12户,小规模经营7户,其中一户为低保兜底无产业。医疗救助2户,教育扶贫18户,低保兜底5户,易地扶贫搬迁38户,就业培训16户,残疾人脱贫7户,全村五保户3户,残疾人26人,边缘户1户2人已纳入防返贫监测系统。
2、收入及建设情况
甲子山村2020年末人均可支配收入964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7620元。
2017年以来,修建道路3公里,投资35万元;人饮工程3公里,投资20万元。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包括卫生室)建设投资80万元,文化广场59万元,高原美丽乡村建设42万元。电网升级改造100%完成,光纤网络实现100%全覆盖。
3、政策享受情况
甲子山村60岁以上老人95人,享受养老政策100%。藏族29户110人。妇女260人。参加学前教育11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19人,享受教育政策100%。职业教育、高中及以上教育10人,享受教育政策8人。
医疗救助方面:慢性病59人,救治100%。贫困户中残疾人7人,全部享受社保政策,其中一、二级残疾人生活补贴每年2400元,三、四级残疾人生活补贴每年600元,患病就医达到100%全报销。
安全住房方面:易地搬迁项目2017年8月启动,2018年10月入住,贫困户建房成本根据面积情况100%补助。由帮扶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负责,先后投资近220余万元购置现住房用地、安全用水、道路建设、新村建设等。
产业救助方面:发展政策产业到户补助每人5400元,申请贷款19户,贷款金额77万元。38户贫困户对帮扶责任人及所帮事项清楚,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26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帮扶,驻村工作队总对接。
乡村振兴政策支撑
2021年2月21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在“两会声音”中提出:乡村振兴,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压实“一把手”的责任,省级谋全局、议大事、强保障,市(州)抓规划、做协调、督落实,县级当好“一线总指挥”,乡镇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村党组织书记动员群众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构建上下贯通、真抓实干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让各级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民和县甲子山村乡村振兴成果
1、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为彻底改善甲子山村贫困面貌,88户357人搬出脑山,搬迁至甲子山新村,解决了住房安全无保障、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根据省扶贫局统一实施项目标准,对贫苦户给予易地搬迁补助每户20万元、非贫困户每户4.5万元,共计985万元。配合水务、电力、广电局等部门,全面完成新村水、电、广播、网络建设验收,确保搬迁群众户户用水用电安全便捷。对搬迁入住群众开展“拉网式”入户走访,掌握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劳动务工、产业发展巩固等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极大地改善了甲子山村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为村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创造了便利条件。甲子山新村占地65.087亩,村级综合办公室服务中心1个(370平方米)、村级医疗室1个(30平方米)、文化广场1个(2000平方米)。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同时积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共计硬化巷道3公里,建成公路桥1座,卫生公厕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全村水、电、网全覆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投入甲子山村帮扶资金总计157.06万元,其中签订易地扶贫搬迁捐赠帮扶资金计划133.6万元,用于旧村道路修建资金7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费用11.8万元、抗洪救灾资金4.66万元、村庄绿化资金4万元,出资5万元全面做好新村宣传墙建设,用于“村史馆”建设7.6万余元、村口“感恩碑”4万余元、村委篮球场建设6000余元。贫困户衣物捐赠11次,折合价款7000余元,贫困学生资助4500余元。广泛张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改变精神风貌,塑造文化村落,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为确保村两委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室设施齐全,增强
1、本村基本情况
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5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3户,低保兜底户5户。致贫原因:缺技术致贫13户,缺资金致贫12户,因残致贫7户,缺劳力致贫4户,因病致贫2户。
2018年脱贫16户,2019年脱贫22户。38户贫困户均有脱贫产业,其中养殖18户,农用车运输服务12户,小规模经营7户,其中一户为低保兜底无产业。医疗救助2户,教育扶贫18户,低保兜底5户,易地扶贫搬迁38户,就业培训16户,残疾人脱贫7户,全村五保户3户,残疾人26人,边缘户1户2人已纳入防返贫监测系统。
2、收入及建设情况
甲子山村2020年末人均可支配收入964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7620元。
2017年以来,修建道路3公里,投资35万元;人饮工程3公里,投资20万元。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包括卫生室)建设投资80万元,文化广场59万元,高原美丽乡村建设42万元。电网升级改造100%完成,光纤网络实现100%全覆盖。
3、政策享受情况
甲子山村60岁以上老人95人,享受养老政策100%。藏族29户110人。妇女260人。参加学前教育11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19人,享受教育政策100%。职业教育、高中及以上教育10人,享受教育政策8人。
医疗救助方面:慢性病59人,救治100%。贫困户中残疾人7人,全部享受社保政策,其中一、二级残疾人生活补贴每年2400元,三、四级残疾人生活补贴每年600元,患病就医达到100%全报销。
安全住房方面:易地搬迁项目2017年8月启动,2018年10月入住,贫困户建房成本根据面积情况100%补助。由帮扶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负责,先后投资近220余万元购置现住房用地、安全用水、道路建设、新村建设等。
产业救助方面:发展政策产业到户补助每人5400元,申请贷款19户,贷款金额77万元。38户贫困户对帮扶责任人及所帮事项清楚,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26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帮扶,驻村工作队总对接。
乡村振兴政策支撑
2021年2月21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在“两会声音”中提出:乡村振兴,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压实“一把手”的责任,省级谋全局、议大事、强保障,市(州)抓规划、做协调、督落实,县级当好“一线总指挥”,乡镇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村党组织书记动员群众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构建上下贯通、真抓实干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让各级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民和县甲子山村乡村振兴成果
1、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为彻底改善甲子山村贫困面貌,88户357人搬出脑山,搬迁至甲子山新村,解决了住房安全无保障、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根据省扶贫局统一实施项目标准,对贫苦户给予易地搬迁补助每户20万元、非贫困户每户4.5万元,共计985万元。配合水务、电力、广电局等部门,全面完成新村水、电、广播、网络建设验收,确保搬迁群众户户用水用电安全便捷。对搬迁入住群众开展“拉网式”入户走访,掌握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劳动务工、产业发展巩固等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极大地改善了甲子山村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为村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创造了便利条件。甲子山新村占地65.087亩,村级综合办公室服务中心1个(370平方米)、村级医疗室1个(30平方米)、文化广场1个(2000平方米)。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同时积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共计硬化巷道3公里,建成公路桥1座,卫生公厕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全村水、电、网全覆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投入甲子山村帮扶资金总计157.06万元,其中签订易地扶贫搬迁捐赠帮扶资金计划133.6万元,用于旧村道路修建资金7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费用11.8万元、抗洪救灾资金4.66万元、村庄绿化资金4万元,出资5万元全面做好新村宣传墙建设,用于“村史馆”建设7.6万余元、村口“感恩碑”4万余元、村委篮球场建设6000余元。贫困户衣物捐赠11次,折合价款7000余元,贫困学生资助4500余元。广泛张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改变精神风貌,塑造文化村落,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为确保村两委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室设施齐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