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和县甲子山村乡村振兴成果、存在问题及对策
党员及群众向心力和凝聚力,出资8万元组织施工队对村中原有石墙护坡进行加固修缮,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出资3.5万元,组织完成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的制度上墙、宣传栏、广场电子屏建设;出资9.1万元为村委党员活动室、村民会议室和图书室购置石墨烯材质电热器6台,为新村安装监控摄像头。
组织群众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以道路、树林、河道为重点,着重清理可视范围内的白色垃圾、建筑废渣、小广告及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生活垃圾等,创建优美、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彻底杜绝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积极谋划实施新村绿化工程,在村前村后、门口小花园等种植景观树木200余棵,全面提升新村平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形成“点上绿化成园、线上绿化成荫、村周绿化成环”的景观效果。出资15万元,完成易地搬迁64户非贫困户村民的大门外围墙粉刷工程,确保全村新建房屋整齐划一、美观漂亮。
3、实行科学脱贫,打造机械化养殖与种植
积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村两委沟通协调,在困难群众原有家庭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养殖和种植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思路,积极联系人民银行、省农牧局、科技局等加大技术支持力度,着力打造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等产业扶贫升级版,切实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效益,确保甲子山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顺利迈入小康社会。按照省市党委和政府工作安排及要求,在峡门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先行投资109万元建设厂房及基础设施前提下,工作队拟投资30万元率先对甲子山村开展“持续三年后续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实施,已和村两委商议并流转土地400亩,建立1200平方米的养殖厂房并带动15名贫困户发展养殖业,联系业内知名企业提供种猪和精饲料、聘请专业兽医担任副厂长,按照“三年保产业,五年见分成”的标准,一期工程已完成,等待验收。结合实际设计规模和生产能力,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投资建设的养殖场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中,为甲子山村开展“持续三年后续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实施奠定基础。
甲子山乡村振兴存在的短板与难题
1、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
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从全国来看相对较低,贫困地区的甲子山村经济发展严重落后,尽管有政府和相关部门予以帮助,但很难在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大部分村民目前是刚刚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富裕发展阶段。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所以省内乡村振兴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财政资金,乡村振兴无法实现“自立”。就目前来看,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甲子山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2、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短缺
甲子山村现实有人口553人,60岁以上人口95人,妇女260人,从人口结构上看,妇女和老人占比较大,而35岁以下男性占比较小。随着海东市与西宁市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劳动力都选择去城市谋求生计,这就导致甲子山村青壮年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外流严重,留在乡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甲子山村乡村振兴的发展。
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甲子山村已逐步打造机械化养殖和种植业,养殖主要是以养猪为主,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种植业主要以油菜、马铃薯、小麦和蚕豆为主,其中油菜和马铃薯为主要经济收入作物,小麦、蚕豆则满足内需。甲子山村特色产业竞争力不足,猪肉、菜籽油、马铃薯等产品的竞争优势小,产业质量优势虽大,但市场知名度小,无法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对于新型乡村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方式应用不多,大部分年轻人对于甲子山特色农产品了解甚少,故而影响范围有限。
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建议
1、不断加强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经济水平的发展直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通过发展海东市、西宁市经济水平辐射甲子山乡村振兴产业,“以先富带后富”的模式带动乡村振兴。
2、加强人才培育理念
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加快推动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以政策支撑,以条件留人,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3、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以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
4、不断推进乡村农业体系建设
要加快完善现代农业融合体系框架,继续推进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大力发展菜籽油、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框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快农产品电商化建设。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新优势。
作者简介
权炳钧 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研究方向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组织群众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以道路、树林、河道为重点,着重清理可视范围内的白色垃圾、建筑废渣、小广告及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生活垃圾等,创建优美、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彻底杜绝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积极谋划实施新村绿化工程,在村前村后、门口小花园等种植景观树木200余棵,全面提升新村平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形成“点上绿化成园、线上绿化成荫、村周绿化成环”的景观效果。出资15万元,完成易地搬迁64户非贫困户村民的大门外围墙粉刷工程,确保全村新建房屋整齐划一、美观漂亮。
3、实行科学脱贫,打造机械化养殖与种植
积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村两委沟通协调,在困难群众原有家庭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养殖和种植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思路,积极联系人民银行、省农牧局、科技局等加大技术支持力度,着力打造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等产业扶贫升级版,切实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效益,确保甲子山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顺利迈入小康社会。按照省市党委和政府工作安排及要求,在峡门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先行投资109万元建设厂房及基础设施前提下,工作队拟投资30万元率先对甲子山村开展“持续三年后续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实施,已和村两委商议并流转土地400亩,建立1200平方米的养殖厂房并带动15名贫困户发展养殖业,联系业内知名企业提供种猪和精饲料、聘请专业兽医担任副厂长,按照“三年保产业,五年见分成”的标准,一期工程已完成,等待验收。结合实际设计规模和生产能力,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投资建设的养殖场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中,为甲子山村开展“持续三年后续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实施奠定基础。
甲子山乡村振兴存在的短板与难题
1、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
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从全国来看相对较低,贫困地区的甲子山村经济发展严重落后,尽管有政府和相关部门予以帮助,但很难在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大部分村民目前是刚刚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富裕发展阶段。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所以省内乡村振兴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财政资金,乡村振兴无法实现“自立”。就目前来看,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甲子山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2、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短缺
甲子山村现实有人口553人,60岁以上人口95人,妇女260人,从人口结构上看,妇女和老人占比较大,而35岁以下男性占比较小。随着海东市与西宁市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劳动力都选择去城市谋求生计,这就导致甲子山村青壮年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外流严重,留在乡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甲子山村乡村振兴的发展。
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甲子山村已逐步打造机械化养殖和种植业,养殖主要是以养猪为主,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种植业主要以油菜、马铃薯、小麦和蚕豆为主,其中油菜和马铃薯为主要经济收入作物,小麦、蚕豆则满足内需。甲子山村特色产业竞争力不足,猪肉、菜籽油、马铃薯等产品的竞争优势小,产业质量优势虽大,但市场知名度小,无法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对于新型乡村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方式应用不多,大部分年轻人对于甲子山特色农产品了解甚少,故而影响范围有限。
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建议
1、不断加强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经济水平的发展直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通过发展海东市、西宁市经济水平辐射甲子山乡村振兴产业,“以先富带后富”的模式带动乡村振兴。
2、加强人才培育理念
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加快推动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以政策支撑,以条件留人,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3、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以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
4、不断推进乡村农业体系建设
要加快完善现代农业融合体系框架,继续推进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大力发展菜籽油、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框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快农产品电商化建设。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新优势。
作者简介
权炳钧 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研究方向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