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桃: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
赵梦桃(前左二)与同事交流,右一为吴桂贤(资料照片)
赵梦桃的事迹被改编成连环画
包含四项内容: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学习,肯动脑筋,提高技术;工作有计划,善于分配劳动时间,能分别轻重缓急进行操作;不浪费劳动时间与劳动力,做到一切以减少断头为中心,以少出皮辊花为目的。
1952年5月,西北国棉一厂开工。
赵梦桃刚独立操作时,也遇到过纱头一断一大片、心急如焚又束手无策的情形。于是,她一有时间就钻到老师傅的弄档里,一边帮老师傅抹毛辊,一边向她们求教,很快就掌握了老师傅传授的经验和技能。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的毕业典礼上,赵梦桃也戴上了向往已久的“郝建秀工作者”红围腰。1952年深秋,赵梦桃去青岛疗养时,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榜样郝建秀。
1952年5月,赵梦桃因表现突出被选为细纱乙班四组第一任工会组长,这个小组也就是后来的“赵梦桃小组”。
当时,车间工人为毛辊做清洁,就用车头放着的一把蘸水棉花。赵梦桃发现每部车如果每天用掉三两棉花做清洁,一个轮班就是400多两,三个轮班就达1200多两,全年高达2万多斤。她试用湿抹布抹毛辊,发现效果也不错,就提出用湿抹布代替蘸水棉花的建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原棉。
1953年,进厂两年的赵梦桃创造了千锭时断头55根和皮辊花率0.189%的纪录。同年8月,她出席了全国纺织系统劳模大会。9月17日,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厂党委发出“扩台扩锭”的号召,赵梦桃第一个响应,将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她扩台不要扩台奖,加班不要加班费,月月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针对有人认为“得荣誉奖抵不上得奖金”,甚至有人嫌奖金给得少,说“犯不上为那一点奖金卖力气”的观点,赵梦桃在1963年5月1日的《陕西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用主人翁的态度劳动”的文章。她写道:“我们工人在厂里,就要把厂当成自己的家,拿出主人的态度来劳动。……我们在家里做活,既没人给奖金,也没人给报酬,心里也根本想不到这些东西,只是一股劲地想做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做好了自己高兴,做坏了自己心疼。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就是因为自己不光是拿出了主人的身份,还有一种主人的感情。我们生活在6亿人民的大家庭里,只要能用主人的身份、主人的感情去对待一切劳动,就能把国家利益摆在前头,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埋头扑着往前干,扎扎实实把工作做美。”
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生产上需要优质纱,而原棉质量低,很多人完不成计划。赵梦桃在自己的车上种了六个锭子的“试验田”,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并带领小组用低级棉纺出优质纱。
1961年,细纱车间接受了改纺高支纱的任务,车上需要的一个新零件,暂时缺货买不到,原棉质量下降导致断头大。为了加强捻度,车上增加了一个中心牙轮,这样细纱捻度更小,断头超过规定指标一倍多,小组丢失了红旗。
经过一番调研,赵梦桃发现在当时条件下,不超过24根断头的指标规定过高;中心牙轮的安装也有问题。她想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又顾虑有人说是为小组争荣誉,但不反映拼死拼活也完不成计划。车子不改进,整个生产都要受影响!
赵梦桃将问题反映给车间主任,果然受到质疑:“是车子的毛病,还是工人思想有毛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不能怕被误会和指责。她又去找工程师、厂部、党委反映,直到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
1961年秋,赵梦桃从临潼疗养回来发现,细纱质量不好,断头多,白花多,空锭多。原来工人怕扣个人得分,不肯抹锭脚回丝而致。她勤抹回丝,千锭小时只有十根左右,清洁工作一百分,收回丝时,却抓出了一大把,还被测定员提醒:“以后要注意!”
小组有人说别人不抹,光咱们抹,评不上红旗太吃
赵梦桃的事迹被改编成连环画
包含四项内容: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学习,肯动脑筋,提高技术;工作有计划,善于分配劳动时间,能分别轻重缓急进行操作;不浪费劳动时间与劳动力,做到一切以减少断头为中心,以少出皮辊花为目的。
1952年5月,西北国棉一厂开工。
赵梦桃刚独立操作时,也遇到过纱头一断一大片、心急如焚又束手无策的情形。于是,她一有时间就钻到老师傅的弄档里,一边帮老师傅抹毛辊,一边向她们求教,很快就掌握了老师傅传授的经验和技能。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的毕业典礼上,赵梦桃也戴上了向往已久的“郝建秀工作者”红围腰。1952年深秋,赵梦桃去青岛疗养时,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榜样郝建秀。
1952年5月,赵梦桃因表现突出被选为细纱乙班四组第一任工会组长,这个小组也就是后来的“赵梦桃小组”。
当时,车间工人为毛辊做清洁,就用车头放着的一把蘸水棉花。赵梦桃发现每部车如果每天用掉三两棉花做清洁,一个轮班就是400多两,三个轮班就达1200多两,全年高达2万多斤。她试用湿抹布抹毛辊,发现效果也不错,就提出用湿抹布代替蘸水棉花的建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原棉。
1953年,进厂两年的赵梦桃创造了千锭时断头55根和皮辊花率0.189%的纪录。同年8月,她出席了全国纺织系统劳模大会。9月17日,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厂党委发出“扩台扩锭”的号召,赵梦桃第一个响应,将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她扩台不要扩台奖,加班不要加班费,月月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针对有人认为“得荣誉奖抵不上得奖金”,甚至有人嫌奖金给得少,说“犯不上为那一点奖金卖力气”的观点,赵梦桃在1963年5月1日的《陕西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用主人翁的态度劳动”的文章。她写道:“我们工人在厂里,就要把厂当成自己的家,拿出主人的态度来劳动。……我们在家里做活,既没人给奖金,也没人给报酬,心里也根本想不到这些东西,只是一股劲地想做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做好了自己高兴,做坏了自己心疼。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就是因为自己不光是拿出了主人的身份,还有一种主人的感情。我们生活在6亿人民的大家庭里,只要能用主人的身份、主人的感情去对待一切劳动,就能把国家利益摆在前头,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埋头扑着往前干,扎扎实实把工作做美。”
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生产上需要优质纱,而原棉质量低,很多人完不成计划。赵梦桃在自己的车上种了六个锭子的“试验田”,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并带领小组用低级棉纺出优质纱。
1961年,细纱车间接受了改纺高支纱的任务,车上需要的一个新零件,暂时缺货买不到,原棉质量下降导致断头大。为了加强捻度,车上增加了一个中心牙轮,这样细纱捻度更小,断头超过规定指标一倍多,小组丢失了红旗。
经过一番调研,赵梦桃发现在当时条件下,不超过24根断头的指标规定过高;中心牙轮的安装也有问题。她想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又顾虑有人说是为小组争荣誉,但不反映拼死拼活也完不成计划。车子不改进,整个生产都要受影响!
赵梦桃将问题反映给车间主任,果然受到质疑:“是车子的毛病,还是工人思想有毛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不能怕被误会和指责。她又去找工程师、厂部、党委反映,直到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
1961年秋,赵梦桃从临潼疗养回来发现,细纱质量不好,断头多,白花多,空锭多。原来工人怕扣个人得分,不肯抹锭脚回丝而致。她勤抹回丝,千锭小时只有十根左右,清洁工作一百分,收回丝时,却抓出了一大把,还被测定员提醒:“以后要注意!”
小组有人说别人不抹,光咱们抹,评不上红旗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