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7版
“钢铁英雄”赵占魁
◎呼东方
    木刻版画《劳动英雄赵占魁》(力群·1943)

  党的七大前夕,延安曾掀起“赵占魁运动”。赵占魁是陕甘宁边区工人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是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以主人翁责任感对待工作的劳动英雄”,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毛泽东称他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并为他题词“钢铁英雄”。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坐落在延安城西北2.5公里处。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朱德在大会致辞中提到,“这次开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我们自己修的房子里开会。”
  在中央大礼堂关于七大的展板上,与众多党和军队领导人的照片摆放在一起的,还有两位普通基层代表的照片,其中一位是工人代表——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赵占魁。
  鲜为人知的是,在建国初期确立的中国劳模评选表彰制度,正是始于这位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前苏联煤矿工人劳动英雄)的延安时期的劳动英雄。
  投奔延安
  1939年到达延安之前,赵占魁生活轨迹一直停留在黄河东岸的山西境内。
  赵占魁出生在山西省定襄县张村的一个泥瓦匠家庭。从12岁起,他就和两个哥哥一起给人家当雇工。17岁时父亲去世,他离开了家,去给一个铁匠当学徒。20岁时到太原做泥水小工,后来又在太原一个铜元厂当学徒。29岁进入太原兵工厂学翻砂。抗战爆发前,成为同蒲铁路介休车站修理厂的一名火炉工。
  1938年初,同蒲铁路全线被日军占领,时年41岁的赵占魁只能和工友一起渡过黄河来到陕西省的吴堡县,后又辗转流亡到西安。适逢泾阳县安吴青训班职工大队在西安招收有志抗战的青年职工,赵占魁听说“延安是工人出头的地方”,便由一位铁路工人介绍,在1938年5月加入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
  在职工大队学习不久,赵占魁与同批的大部学员被转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在延安桥儿沟创办的工人学校学习。经历过坎坷与磨难的赵占魁思想进步很快,表现积极,于1938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赵占魁到达延安的时候,正赶上延安开展“五一”生产大竞赛。1939年1月2日,毛泽东为《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撰写发刊词,明确提出:“长期抗战中最困难问题之一,将是财政经济问题,这是全国抗战的困难问题,也是八路军的困难,应该提到认识的高度。”毛泽东还提出要通过开展生产运动来解决和改善根据地军民的吃饭穿衣问题。
  1939年1月25日,陕甘宁边区农产品展览会在延安拉开帷幕,毛泽东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在边区,不仅老百姓要努力生产,“其他如学校、党政机关、军队也都要参加生产运动”。随后,陕甘宁边区党政机关、部队和学校等单位纷纷组织生产运动委员会,开展生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