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英雄”赵占魁
1949年11月由大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工人的旗帜——赵占魁》
“工人旗帜”的称号。
从此时起,“赵占魁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公营工厂中普遍开展起来。在中共中央倡导下,“赵占魁运动”又普及到边区各私营炭窑、木工作坊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一运动使边区公营工厂发生了巨大变化:职工劳动态度显著改变,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工厂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成本下降。随后边区涌现出了“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后来,劳模运动发展成边区实行民主政治、进行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劳模评选表彰也作为特有的制度一直延续下来。
在这场运动中,《解放日报》等报刊曾多次介绍赵占魁的事迹,文艺工作者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快板、戏剧等到处教唱、演出,赵占魁成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这场运动中,赵占魁也有了很大进步,他不断提高技术,改进质量,增加产量,并在党组织帮助下学政治、学文化,思想文化水平日益提高。
1944年5月,陕甘宁边区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决定进一步提高“赵占魁运动”水平,并使之成为群众性的劳动英雄运动。
“赵占魁运动”从此进入新的阶段。
七大候补代表
1943年11月26日正午,延安宝塔山下的会场上锦旗林立,五颜六色的旗帜在阳光下迎风招展,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被称为“边区工人的一面旗帜”的赵占魁正是这次受表彰的对象之一。他被授予“特等劳动英雄”“工人旗帜”称号,还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参议员。
1944年5月,赵占魁被补选为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执行委员。此时,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阶段。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会议决定召开七大,选举代表的工作便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总的来看,七大代表的产生,前后大致分了三批,即1939年、1943年、1945年初,都是根据中央提出的代表要求,由各地选拔而来。
1938年1月20日,中共七大准备委员会秘书处发出地方党筹备七大工作的第一号通知,要求各地要“选拔培养与训练党的优秀干部准备为出席大会代表的候选人”。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全会闭幕之后,适时地进行选举,“使那些最优秀的最为党员群众所信任的干部与党员有机会当选为大会的代表,使七次大会能够集全党优秀代表于一堂,保证大会的成功”。11月6日,全会通过的召集七大的决议也规定:代表的产出,“须尽可能作到用民主方法选举代表”。
1939年6月14日,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二号通知,对代表资格的要求和各地区代表名额的分配,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提出尽可能求得工人百分之二十,工人成分尽可能求得其中有大城市、大产业、铁路、海员、矿山等工人参加。7月21日,中央又发出第三号通知,要求各地除照数选举正式代表外,并应选出三分之一的候补代表(总数为一百五十人),遇正式代表因工作不能出席时,候补代表可按次递补为正式代表。
1945年1月,在赵占魁再次当选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之时,也当选了七大候补代表。4月21日,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讲话时,特别提到了当时延安三位工农兵代表的名字,即工人赵占魁,农民吴满有,军人张治国。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
在当选七大代表的同时,赵占魁还在1945年4月被推举为陕甘宁边区参加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会的代表。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赵占魁担任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解放战争开始后,赵占魁随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摸索着组织职工家属女工进行生产,不仅完成制造地雷的任务,还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砂女工。
1948年夏,赵占魁出席了在哈尔滨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1949年9月,他又作为全国总工会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0年9月,赵占魁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建国后,赵占魁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副部长、西北总工会副主席、陕西省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3年8月26日,赵占魁逝世。
2009年,赵占魁入选“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劳动模范”。
2019年,赵占魁当选“最美劳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30位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
“工人旗帜”的称号。
从此时起,“赵占魁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公营工厂中普遍开展起来。在中共中央倡导下,“赵占魁运动”又普及到边区各私营炭窑、木工作坊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一运动使边区公营工厂发生了巨大变化:职工劳动态度显著改变,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工厂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成本下降。随后边区涌现出了“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后来,劳模运动发展成边区实行民主政治、进行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劳模评选表彰也作为特有的制度一直延续下来。
在这场运动中,《解放日报》等报刊曾多次介绍赵占魁的事迹,文艺工作者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快板、戏剧等到处教唱、演出,赵占魁成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这场运动中,赵占魁也有了很大进步,他不断提高技术,改进质量,增加产量,并在党组织帮助下学政治、学文化,思想文化水平日益提高。
1944年5月,陕甘宁边区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决定进一步提高“赵占魁运动”水平,并使之成为群众性的劳动英雄运动。
“赵占魁运动”从此进入新的阶段。
七大候补代表
1943年11月26日正午,延安宝塔山下的会场上锦旗林立,五颜六色的旗帜在阳光下迎风招展,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被称为“边区工人的一面旗帜”的赵占魁正是这次受表彰的对象之一。他被授予“特等劳动英雄”“工人旗帜”称号,还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参议员。
1944年5月,赵占魁被补选为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执行委员。此时,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阶段。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会议决定召开七大,选举代表的工作便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总的来看,七大代表的产生,前后大致分了三批,即1939年、1943年、1945年初,都是根据中央提出的代表要求,由各地选拔而来。
1938年1月20日,中共七大准备委员会秘书处发出地方党筹备七大工作的第一号通知,要求各地要“选拔培养与训练党的优秀干部准备为出席大会代表的候选人”。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全会闭幕之后,适时地进行选举,“使那些最优秀的最为党员群众所信任的干部与党员有机会当选为大会的代表,使七次大会能够集全党优秀代表于一堂,保证大会的成功”。11月6日,全会通过的召集七大的决议也规定:代表的产出,“须尽可能作到用民主方法选举代表”。
1939年6月14日,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二号通知,对代表资格的要求和各地区代表名额的分配,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提出尽可能求得工人百分之二十,工人成分尽可能求得其中有大城市、大产业、铁路、海员、矿山等工人参加。7月21日,中央又发出第三号通知,要求各地除照数选举正式代表外,并应选出三分之一的候补代表(总数为一百五十人),遇正式代表因工作不能出席时,候补代表可按次递补为正式代表。
1945年1月,在赵占魁再次当选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之时,也当选了七大候补代表。4月21日,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讲话时,特别提到了当时延安三位工农兵代表的名字,即工人赵占魁,农民吴满有,军人张治国。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
在当选七大代表的同时,赵占魁还在1945年4月被推举为陕甘宁边区参加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会的代表。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赵占魁担任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解放战争开始后,赵占魁随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摸索着组织职工家属女工进行生产,不仅完成制造地雷的任务,还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砂女工。
1948年夏,赵占魁出席了在哈尔滨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1949年9月,他又作为全国总工会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0年9月,赵占魁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建国后,赵占魁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副部长、西北总工会副主席、陕西省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3年8月26日,赵占魁逝世。
2009年,赵占魁入选“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劳动模范”。
2019年,赵占魁当选“最美劳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30位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