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重要基本原理。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唯物史观正是运用这一原理科学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演化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为指导,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提高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路径为统揽作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全面部署。报告还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并重点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的物质基础将获得极大提升,社会生产方式将经历重大变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加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美好未来
人的发展问题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题中应有之义。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见物不见人”的看法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不但重视社会发展,也同样重视人的发展,而且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理解。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曾经从经济形态发展对人的影响的角度,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形态。第一阶段是人对人的依赖阶段。这一阶段是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这一时期的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只限于共同体内部,只是在孤立的地点和狭窄的范围内发生的地方性联系。在这种原始的社会关系下,“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第二阶段是人对物的依赖阶段。这一阶段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此时社会形成了普遍的物质变换关系,物质的力量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整个社会关系完全受到物质的统治、束缚和压抑。第三阶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不再受物质的束缚,人的精神世界也获得了极大地解放,正如马克思所说,这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人们将在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在这个阶段,人的物质形态和价值目标合二为一,客观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融为一体,人真正实现了对自身的完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上说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阐发和忠实践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指导中国实际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唐 震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