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未来的重要任务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出台的各项金融政策、监管政策主要解决“保交楼”等民生问题,做到“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确保房地产行业按照预定的轨道健康发展。2021年以来,房地产业供需结构失衡、信用违约、现金流枯竭,断贷潮、断供潮出现,整体行业萎缩,发展前景堪忧,需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落实供给侧改革,“一地一策”加大政策供给,将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挥政府推动与遏制系统性风险的双向作用,尽快引导行业回归正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陕西房地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2021年,陕西房地产增加值1635亿元,占GDP的5.5%,与房地产建设生产紧密相关的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74亿元。经测算,全年拉动各行业增加值1086.77亿元,占全省GDP的9.1%,全省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员分别为24.6和176.4万人,占到全部从业人数的9.6%。房地产业宏观经济占比高、就业占比大,与各行各业联系紧密,为进城务工农民创收、贫困人群脱贫增收提供了重要路径,对全省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今年上半年,陕西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2114.81亿元,同比增长4.6%,位居全国第8位;实际到位资金2351.9亿,同比下降8.5%;商品房销售面积1518.67万平方米、销售额1452.2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和14.7%;房屋施工面积26800.3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85.6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1%和2.7%;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小幅回升,实际到位资金情况、销售面积、施工竣工速度均有所好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全省新开工房地产项目249个、面积2518.3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0.8%和17.5%;购置土地面积22.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9%;6月末待售面积654.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去商品房化周期超12个月;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仍呈下降趋势;全省房地产市场新增项目减少、新开工速度下降、购地意愿不强、待售面积增长、去化周期过长、信心指数下降等现象仍然存在,供求关系不平衡、消费者购房意愿不强、房地产企业预期不佳,整体呈相对萎靡态势,“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存在较大下行风险。
现阶段房地产业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77家上市房企中仅有25家未触及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三条红线”,更有头部房企出现信用危机、债券违约、逾期交房,主要原因有政策收紧、资金流动性不足,前期债务过大、施工进展过慢,消费市场疲软,前景预期惨淡等问题。
一是杠杆比例过高,现金流动性严重不足。房地产业除银行商业贷款外,以代建工程垫资、供应商垫料、一级市场公司债、公司商票、海外美元债、银信合作固收产品等方式增加融资比例、杠杆规模,将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土储、扩大规模。2022年,全国上市房企中9家土储货值超万亿元,大部分房企土储货值在1000-3000亿元,流动性资金被大幅占用。同时,期房交付让个别房企可通过虚构装潢合同、材料合同等套出银行监管账户资金,用于清偿债务、购地土储,加剧了流动性困境。从上市房企表内数据可知,一半以上负债率超70%,最高者净负债率达到2459.46%,行业杠杆比例在4倍至20倍之间;从现金短期债比可知,部分企业已无力偿还到期债券、工程款项,信用